从"富裕"迈向"共同富裕"浙江还需分好"财富蛋糕"
时间:2021-06-21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浙地区就是我国繁华富庶之地。

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了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为此,浙江省于次日迅即出台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正式迈入“第一程”。

根据方案确定的2025年主要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万元,地区人均GDP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2.1以内,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

浙江缘何被选定先行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经验?浙江未来应该如何“做大蛋糕”,并且“分好蛋糕”?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解决好哪些问题?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多位区域经济专家。

浙江优势得天独厚

《中国经营报》:国家选择在当前的时间节点提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是出于哪些考虑?

肖金成: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下我国的国力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仍然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探索共同富裕建设路径并进一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陈耀:目前,我国已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国内一些最不富裕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方面,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方式对不同收入人群的收入进行调节,以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缩小了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水平。

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且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收入端”和“分配端”入手,进一步探索、推动共同富裕的经验,取得更一步的成果。

周德文:这是落实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也是浙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明确目标。对于浙江而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中国经营报》:相较于其他省市,浙江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耀:浙江省是一个很有活力的省份,民营经济发达,经济活力较强,特别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浙江探索出“小商品大市场”模式,带动了生产制造和专业市场集群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众多产业集群。和广东和江苏等省依靠外资带动发展的外源型经济不同,浙江属于内源型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生增长动力。

此外,浙江省城乡结构比较好,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程度比较高,收入差距较小。城乡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核之一。浙江省的县域经济发达,在财政分配上给予了县域这一级别的比重较大,使得县域的财政实力要更加雄厚。因此,浙江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比较好。

周德文:浙江的省域面积和人口结构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经济发展状况具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通过在浙江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能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出示范。

第一,浙江的经济发展状况具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从规模看,2020年浙江生产总值为6.4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浙江有9成企业是民营企业,创造了当地超过7成的税收。这也从侧面说明浙江的确是“藏富于民”。

第二,浙江省内各地的发展均衡性较好。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至1.96∶1,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第三,浙江的改革创新意识较为浓烈。浙江探索创造了“最多跑一次”等多项改革先进经验,各地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便于大胆探索和及时总结提炼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中国经营报》:《意见》也指出,尽管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如何评价浙江省目前存在的短板?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肖金成:相较于城乡差距,当前浙江省存在的最大短板是“区域差距较大”,如衢州和丽水等山区城市的居民与杭州、宁波等城市居民的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浙江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在工资报酬、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缩小区域差距这一问题上,浙江省各级政府要发挥能动性,对欠发达地区增加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发展,并同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生活在浙江省内山高谷深地区的农村人口,应鼓励他们向发达地区转移,这也有利于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

陈耀:实现共同富裕有两端,一端是“收入”,强调总量;一端是“分配”,强调公平。在收入端,关键是要创造均等就业的机会,包括本地的就近就业,也包括到发达地区的转移就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