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模糊地认为,MV=PQ是货币经济学中的核心方程,一个公理,也是一个好用的(周期)分析框架。基于此,可以将许多经济学流派或者经济理论串联起来。
理论上,它不存在成立或不成立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恒等式。实践中,由于度量上的问题,它看上去不等了。关于货币M,两个常见的误区是:第一,等式中的M是一个流量,如果用存量的M,一定是不等的;第二,如何进行货币的分层,M0、M1还是M2?据笔者的理解,应该是偏交易属性的M1。关于价格P,理论上本应该包含资产价格,但应用中往往将其忽略。
或许是因为货币数量论不能么有解释力了,该方程式的知名度也下降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杀”,它仍然值得推敲。特维德的这两本书或许有启发。
两本书的重点不同,这从其英文标题可以看出。第一册偏重于周期——cycles,第二册偏重趋势——trends,虽然两本书都涵盖了商品、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但第二册更偏重于长周期,这就难免会谈及人口、技术创新等问题,所以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阐述所谓的超级行业,如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这两本书虽然在实用性和系统性方面不如《驾驭周期》,但在知识面的延展性方面,确实是包罗周期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