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0.4%,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增长1.3%。3月CPI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0.6%。核心CPI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0.3%。尽管CPI保持快速上升态势,但总体上与美联储维持通货膨胀率平均2%上下的目标基本吻合。
但进入4月份之后,CPI同比增速大大提升,远超2%上下的政策目标:4月美国CPI同比增长4.2%,环比上涨0.8%。核心CPI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0.92%。5月美国CPI环比上涨0.6%,同比增长5.0%,创2008年8月以来最大同比增幅。核心CPI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3.8%,为1992年6月以来最大同比增幅。
4月以来,CPI同比增速连续大幅超越政策目标,也使很多人认为,美联储势必会收缩前期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推出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很快进入加息通道。但事实是,美联储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暂时的”(是暂时性因素造成的),并没有急于调整刺激性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美国东部时间6月16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召开议息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只是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从0.1%上调至0.15%,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从0.00%上调至0.05%。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H.Powell)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确实出现了超出预期的物价飙升,长期通胀预期总体上已经逆转相关指标在疫情早期出现的下滑,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居高不下,但现在仍处于与政策目标相符的水平。美联储也发表声明强调,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将致力于使用所有政策工具支持美国经济,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继续每月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国债和至少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货币政策持续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美联储大幅提高了今年的通胀预期,并提前了下一次加息的时间框架,但加息最早可能在2023年才会到来(此前3月份曾表示至少要到2024年才会加息)。
这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像有人严厉指责的那样,美国通货膨胀率“爆表”,就是疫情爆发以来美国无限印钞“疯狂大放水”的必然结果,是美国通过美元大放水推动美元贬值而向全世界,特别是美元资产多的国家“薅羊毛”吗?
这还需要仔细论证。
首先,要看到CPI基数因素的影响。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CPI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2.5%、2月份的2.3%快速下降到3月份的1.5%、4月份的0.3%、5月份的0.1%。但从6月份开始出现反弹,6月份为0.6%,7月份为1.0%,8月份为1.3%,9月份为1.4%,10月份和11月份均为1.2%,12月份为1.4%。
正是2020年CPI基数发生了超常变化,也成为今年各月CPI同比增速出现异常的重要因素:1月份为1.4%,2月份为1.7%,3月份为2.6%,4月份为4.2%,5月份为5.0%。直观看确实超出政策目标很大,但如果计算连续两年的平均数,其实也就是在2%左右,并没有偏离美联储政策目标太多。
考虑到2020年6月至8月CPI同比增幅持续反弹,所以,接下来3个月美国CPI同比增幅走势才是判断其通货膨胀程度的关键。仅因4、5月份CPI的同比增速大幅超出政策目标就急于调整货币政策并不可靠,弄不好反而会把刚刚出现的良好势头破坏掉。
其次,要看到新冠疫情对商品供需关系和价格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2月份之后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和社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生产和消费需求一度大幅萎缩,推动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大幅下跌。
但在中国于2020年5月取得抗击疫情决定性胜利,生产和消费需求逐步恢复以后,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全球需要补充库存之后,由于很多国家的生产以及运输仍然严重受阻,全球供应链严重受损,造成全球范围内大量商品阶段性供不应求(疫情大爆发之前还是供过于求、需求不足),推动其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开始大幅反弹。这种情况对那些国内产业比较单一,大量原材料和生活必须品高度依赖进口和长途运输的国家影响更加强烈。
但是,如果全球抗击疫情能够很快取得决定性胜利,全球生产和运输能够很快得到恢复,有可能又会很快回复到疫情前全球性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物价低迷的状态。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美联储一直认为今年2月份以来CPI同比增幅不断加快提升是暂时性因素造成的,而且由于全球疫情发展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就业也并不理想和稳定,5月份以来美国零售商品销售和制造业指数都逊于预期,现在仍处于经济复苏充满挑战的阶段,所以,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刺激性货币政策,尽管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尚未到明显收缩的时候,不能急于进行调整。这种观点实际上已经得到市场投资者的广泛认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到5月份已经由升转降。
再次,要客观评价美国宏观政策的运用。
进入2020年3月,美联储根据新冠疫情对疫情爆发国家经济社会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美国是中心)造成的深刻影响,在美国疫情尚未全面爆发之际,就开始大幅降息至几乎零利率水平,进而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规模购买国债及住房贷款支持证券等。美国政府也开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