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消费趋势研判和政策建议
时间:2021-06-2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消费是中国经济最主要的拉动力,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由于线下消费场景受阻,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以及疫情冲击居民收入增速整体下滑等原因,中国居民消费受到较大冲击。近一年来,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显著控制,线下场景逐步恢复,服务业消费出现回暖,但相比于同期已经回到疫情前水平的生产和外需指标来看,消费复苏仍显疲软,市场一度期待的报复性反弹趋势也未曾出现。如何看待疫后居民消费表现?消费复苏缓慢背后原因何在?后续支持居民消费提升的关键又在哪里?

理解当前消费复苏的三个维度

经济数据是了解与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信息,但是,由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宏观经济造成短期巨大扰动,今年消费数据出现较强的“基数幻觉”,为获知真实消费情况增加难度。理解与评判疫后消费情况,需要透过“低基数”造成的数据扭曲,参考如下三个维度作为坐标系,可以看到更为真实的消费图景。

第一个维度是横向比较维度,即与同期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判断消费恢复强弱。众所周知,疫情之后,中国将抗疫重点倾向于率先促进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国内供给端修复非常迅速,工业增加值指标去年三季度便率先恢复至疫情之前正常水平;疫情全球蔓延也未曾拖累外需,海外供需缺口反而彰显中国产业链竞争力,疫情以来出口表现远好于预期。相比之下,国内消费恢复滞后,去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才实现疫后首度回正,四季度消费一度加速回暖,但受制于岁末年初局部地区疫情二次反弹,未能持续。

第二个维度是纵向比较维度,即从消费数据自身变化趋势来看消费修复的程度。解读当前经济数据,同比、环比、两年平均等维度被广泛使用,在笔者看来,环比数据有助于剔除低基数扰动,容易看出增长趋势的边际变化。可以看到,今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0.32%,相较3月0.94%的环比增速明显回落,也要低于疫情前几年4月同期环比0.8%左右的增速,说明当前消费复苏并不强劲。

第三个维度是购买力维度,五一、清明假期,国内旅游数据的良好表现,点燃了市场对报复性消费到来的期待,特别是五一假期,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小长假带动国内出行人次大幅反弹,达2019年同期的104%,说明旅游这一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领域呈现回暖,是个积极信号。但是,相比于旅游人数增加,五一旅游收入并未出现相应增幅,仅为疫情前的八成,结合当前境外游受限,国内居民出行需求集中向境内转移的背景来看,国内居民消费购买力仍旧不及疫情之前。

消费恢复相对偏慢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当下消费整体修复仍显迟缓,但不同人群消费表现却有显著不同,收入差距扩大或是拖累当前消费的主要原因,即相比消费倾向较低的高收入人群,疫情对于消费倾向更高的中低收入人群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冲击,居民总体消费恢复动力不足。具体来看,有如下几点证据可以作为佐证:

第一,收入预期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变量,2020年居民收入受疫情影响出现整体下降,但不同收入群体有所分化,线上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抵御疫情冲击能力更强,收入回落有限,但接触性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更大,对应的就业群体收入显著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农民工月均收入两年平均增速为2.4%,低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2020年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年均工资增速为7.7%,增速比2019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水利环境等行业降幅均超过5个百分点。

第二,除了现实收入,对经济前景、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得当前居民预防性储蓄显著增加,其中,就业和收入受到更大影响的中低收入群体,预防性储蓄的动力更强。从数据来看,去年疫情最为严重的一季度,居民储蓄率比2019年同期高出近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虽然经济稳步回暖,但对疫情持久战和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担心,居民储蓄率仍保持较高水平,高于疫前同期4个百分点。此外,央行调查数据显示,疫情以来居民消费意愿大幅回落,从2019年四季度的28%回落至今年一季度的22.3%。

第三,财富效应是影响消费重要因素,疫情以来,国内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均出现上涨,对不同群体影响不尽相同。有关资产价格上涨对消费的影响,一直以来实证结果存在较大差别,但一种合理的猜测可知,在当前房价较高的水平下,对于拥有多套住房的居民而言,房价上涨财富效应更为显著,而对于正处于租房阶段和以贷款购买首套房的大部分刚性需求而言,房价上涨短期内或对消费产生挤出。去年3月以来,国内房价便出现抬头,今年4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上涨11.3%,与此同时,2020年居民杠杆率从2019年的56.1%增长至62.2%,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占比达到65%,其中,房贷增加是主要推动。

第四,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分化特征当前在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方面均有体现。一方面,商品服务方面,基于笔者对疫情以来线上消费数据的跟踪可知,2020年高收入人群的年度购买力好于2019年,但其他收入群体消费表现有不同程度下滑,且收入水平越低,品类消费表现越差。而从服务消费来看,以旅游消费为例,尽管国内旅游者购买力整体不及疫情之前,但海南免税销售十分火爆。五一期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