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速和通胀预期!鲍威尔称加息依然遥远
时间:2021-06-1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两点,美联储公布6月利率决议,维持联邦经济利率在0~0.25%和每月1200亿美元资产购买计划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同时宣布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从0.1%调整至0.15%。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重申,承诺使用所有工具支撑美国经济,点阵图显示,2023年底前或加息两次,早于市场预期。决议公布后,美股、黄金跳水,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短线拉升。

经济和通胀预期均上调

决议声明显示,美联储致力于运用其全方位的工具来支持美国经济,从而促进实现最大限度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

美联储认为,新冠疫苗接种的进展减少了新冠疫情在美国的传播。在这一进展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有所加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部门仍然薄弱,但已显示出改善迹象。通货膨胀率上升主要反映了暂时性因素,总体金融状况仍然宽松,部分反映了支持经济和美国家庭及企业信贷流动的政策措施。

美联储称,经济的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传播过程。疫苗接种方面的进展可能会继续减少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但经济前景的风险依然存在。

美联储寻求实现最大就业和长期2%的通胀目标。由于通胀率一直低于这一水平,美联储将致力于在一段时间内实现通胀率适度高于2%的目标,使长期通胀预期保持在2%的水平。FOMC预计,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未来将继续每月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4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在实现委员会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评估货币政策的适当立场时,FOMC将密切关注各种影响经济前景的因素,评估包括公共卫生、劳动力市场状况、通胀压力预期等方面的数据,准备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的立场。

在决议声明最后的补充条款中,基于近期隔夜逆回购(RRP)用量持续高于5000亿美元,美联储决定上调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5个基点至0.15%,旨在促进联邦基金市场的交易,使其利率完全在FOMC的目标区间内,并支持短期融资市场稳定运行。

本月更新的季度经济预测概要(SEP)显示,美联储将2021年GDP增速中值上修0.5个百分点至7.0%,随后增长将逐年放缓,2022年增速为3.3%,与3月持平,2023年增速上修0.2个百分点至2.4%,长期增速1.8%,保持不变。

通胀预期有所上调,2021年PCE通胀率为3.4%,较今年3月上修1个百分点,2022年和2023年PCE通胀率为2.1%和2.2%,分别上修0.1个百分点,长期通胀率2%维持不变。

失业率预估与3月接近。美联储预计2021年失业率为4.5%,与3月持平,2022年失业率为3.8%,下修0.1个百分点,长期失业率4.0%,保持不变。

反映利率预期的点阵图方面,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从2021年至2022年维持在0.1%,但2023年中值为0.6%,较3月上升0.5个百分点,即两次加息的空间。有7人预测2022年加息(前值4人),有13人预测2023年加息(前值7人),其中2人预计美联储利率在2023年末将达到1.5~1.75%。

鲍威尔:前景仍存风险、加息依然遥远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表示,经济指标持续走强但前景仍然存在风险,复苏还不完全,宣布战胜疫情为时尚早。通胀显著上扬,物价面临上行压力,与重新开放有关的一些动态,正在推升比预期更高、更持久的通胀可能性。美联储预计通胀驱动因素可能是暂时的,但趋于缓和的时间点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看到通胀预期上升与预设基本情况相反,美联储将采取行动。

对于劳动力市场,鲍威尔认为改善的步伐参差不齐,疫情所引起的恐慌情绪“显然不利于”部分人员就业。但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在未来几个月应该会减弱,夏季过后,预计新增就业岗位将会比较强劲。

鲍威尔透露,官员们开始“谈论”减少美联储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目前这一政策将继续下去,直到央行在实现最大就业率和2%通胀目标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在未来的会议中,委员会将继续评估经济朝着目标取得的进展。

当被问及时间点时,美联储主席拒绝就未来政策转变的时机提供指引,强调在达到标准之前,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鲍威尔还明确表示,在做出政策转变之前,央行将与市场和公众进行沟通,“我们将提前通知,然后再宣布任何改变的决定”。

对于外界关注的加息问题,鲍威尔重申了此前的观点,称不要过多解读点阵图,“点阵图对未来利率走势不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工具,加息依然遥远。”他说。

经学家预测:首次加息或在2022年三季度

如今美联储面临着两大目标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尽管在新冠疫情暴发一年多后仍有超过700万美国人失业,但通胀上升速度却远高于预期。美联储前副主席科恩(DonaldKohn)上周在美国企业研究所活动上表示,如果美联储误读了疫情后的经济形势,那么它为物价上涨做准备方面将远远落后。

加拿大皇家银行经济学家ClareFa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CPI飙升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一年前能源价格暴跌带来的基数效应,与此同时随着限制措施的进一步放松,国内旅游需求出现反弹,二手车和机票价格近几个月快速上涨。考虑到能源波动的影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