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出口增长势头小幅走弱,进口额大幅增长主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据海关总署统计,以美元计价,2021年5月出口额同比27.9%,前值为32.3%,上年同期为-3.5%;进口额同比51.1%,前值为43.1%,上年同期为-16.4%;贸易顺差455.4亿美元,前值为428.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19.2亿美元。
主要观点:
在上年同期基数下沉的背景下,5月出口增速仍见小幅回落,显示近期我国出口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或与海外产能修复加快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下滑有关;另外,4月以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影响不大。进口方面,撇除基数因素的两年复合增速显示5月进口增长动能强劲,且在边际上有所增强,这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进口需求加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望未来,考虑到5月我国制造业PMI出口新订单指数进入收缩区间,加之海外第三波疫情出现缓和态势,产能修复加快,接下来我国出口增速有可能延续回落势头。进口方面,受基数抬升影响,6月进口增速将有明显下行。但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波动,且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经济仍有修复趋势,预计6月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
一、在上年同期基数下沉的背景下,5月出口增速仍见小幅回落,显示近期我国出口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或与海外产能修复加快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下滑有关。
按美元值计算,2021年5月我国出口额同比增长27.9%(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20.2%,差值为上年同期至现在人民币升值所致,汇率变动对进口额增速的影响类似),增速较上月下降5.5个百分点。为消除上年基数波动影响,以两年平均增速计算,5月出口额增长11.1%,也比上月下滑5.7个百分点。
考虑到上年同期增速基数转为负值(-3.5%),5月出口增速回落意味着,年初以来的强劲出口增长势头本月略有回落,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5月我国对美、欧出口增速均现较大幅度下滑,分别达到10.6和11.2个百分点(以两年平均增速衡量也呈类似趋势)。在上年基数相对稳定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这种增速下滑一方面源于这些经济体产能在逐步恢复——可以看到,近期美、欧制造业PMI指数频创阶段新高,发达经济体产能利用正在接近疫情前。
另一方面,近期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疫情缓解,其在美、欧市场的出口竞争力增强。最后,主要受上年基数大幅走低影响,5月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速小幅加快4.6个百分点,但以两年平均增速衡量,比上月下滑5.5个百分点。
其次,5月我国对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也见下调,但仍普遍处于高增水平,成为支撑当月整体出口增速的主要原因。其中,近期印度疫情加剧,对我国商品需求上升,加之上年基数畸低(-51.2%),5月我国对印度出口同比增长114.1%,尽管增速较上月回落近30个百分点,但仍处于高增状态。5月,我国对东南亚和俄罗斯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0.6%和24.3%,比上月分别小幅下滑1.6和4.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回落,5月我国对这两个区域出口增速下滑值得关注(以两年平均增速衡量,5月我国对以上三个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均比4月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最后,我们认为近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影响不大。考虑到从接单、生产加工到报关出口往往需要两至三个月以上的周期,因此4月初以来约3.4%左右的人民币兑美元汇价升值,并非5月出口额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另外,出于稳定出口客源考虑,较少有国内企业因人民币小幅升值因素而在短期内改变出口贸易安排,特别是在当前有越来越多“锁汇避险”
等金融工具可供选择的背景下。
二、主要受低基数拉动,5月进口额同比增速进一步加快,且两年复合增速从上月的10.7%提高至12.4%,显示在撇除基数因素后,5月进口动能仍显强劲,并在边际上有所增强,这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进口需求加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5月进口额同比增长51.1%,增速较上月加快8.0个百分点。去年5月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处低位磨底状态,加之海外疫情严峻限制供给,当月我国进口额环比继续走低,同比跌幅亦进一步扩大。因此,受基数下沉拉动,今年5月进口额同比增速加快符合预期。从两年增速来看,今年5月进口额相较2019年同期的两年复合增速为12.4%,亦处高增状态且高于4月的10.7%,显示在撇除低基数因素后,5月进口动能仍显强劲,且边际上有所增强。
5月进口增长动能强劲,体现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进口需求加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首先,从价格角度来看,尽管自5月中旬起,受国内严监管影响,铁矿石、焦煤、螺纹钢等多个黑色系商品期货价格大跌,但国际定价的原油、铜等核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幅度有限,加之月内上旬价格冲得太高,当月RJ-CRB商品价格指数月均值环比仍上涨6.2%,同比涨幅扩大至62.4%,这意味着当月价格因素仍对进口金额同比增速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其次,从进口需求角度来看,5月PMI数据显示国内制造业仍处扩张区间,服务业消费升温,建筑业景气回升、扩张动力增强,故内需修复继续支撑进口需求释放。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表现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