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思涛:后疫情时代,中国是否该选择弯道超车?|首席对策
时间:2021-06-1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全球经济复苏正在积蓄力量,大型经济体推出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疫苗接种率有所提高,经济韧性增强。但我们仍未完全摆脱风险,全球各经济体依旧需要遏制不断创新高的感染人数,面对危险的新型变异病毒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等下行风险。对于中国来讲,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复苏信心进一步增强,企业和市场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重塑后疫情时代经济格局。德勤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只要政府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好适当的角色,并且民营企业能够有效适应未来的环境,就有望实现令人瞩目的长期经济增长。而随着5G网络的快速普及、5G手机对半导体的需求增加以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工业物联网等下一代技术应用的日益成熟,全球电子产业正处在结构性好转的阶段,并有望成为经济恢复增长的最重要的助燃剂。

全球的电子产业正处在一个结构性向好阶段,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中国处在周期的哪个阶段,如何利用好后疫情时代的技术周期?后摩尔时代的技术颠覆,中国如何弯道超车?全球经济逐渐恢复向好,与此同时,是否会出现过热风险?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

许思涛的主要观点:

发达国家经济正在复苏,东南亚疫情对当地经济影响较大;

东南亚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

后疫情时代,执行力强的政府将受益,中国和东盟经济互补性将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技术周期将带来更多机会,为复苏注入活力;

中国经济已基本恢复疫前速度,但结构性问题需要继续关注;

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弯道超车基础,但也要提防芯片过剩;

应谨慎调整政策措施以稳定预期;

通胀压力正在上升,但不是恶性通胀。

发达国家经济正在复苏东南亚疫情对当地经济影响较大

第一财经:思涛总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我记得上次采访您的时候,您在报告里面说东南亚这个地区将是疫情恢复之后潜力最大的国家,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您怎么来看待现在对于整个东南亚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个影响?

许思涛:第二季度,它的经济肯定受影响。如果我们整体看东南亚,东南亚受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受全球科技投资的周期影响特别大,科技周期又是和美国的财政刺激相关,所以你把这整个的因素看起来在过去的几个月发生了什么?我觉得科技投资这是正面,发达国家的疫苗进展是正面,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是正面,有些政府推疫苗的速度不太给力,这是略微负面。所以你把整个的因素加起来,我觉得最终的结果跟我们几个月前的判断差不多。

东南亚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东南亚它现在受疫情的第二轮或者说是第三轮的困扰,相对于中国或者欧美国家来说,它应对疫情可能更加被动,所以我们如果把它拉得更远来看的话,这会不会影响外资对他们的投资预期?

许思涛:我觉得一般我们看这些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我比较倾向就是说看金融市场的反应。我们现在说一个最严重的国家就是印度,我再次澄清印度是在南亚次大陆不是东南亚,从过去的几个月,其实印度的金融市场是非常稳定,就是股市、债市,还有它的外汇市场。所以就是说投资者基本上认为这是一个短期的。其实我当然了没有人有水晶球,但是从现在来看,应该最糟糕的情况在印度已经过去了。

后疫情时代执行力强的政府将受益

中国和东盟经济互补性远超疫情负面影响

第一财经:我们都知道其实东南亚承接了很多我们之前中国的一些劳动力,您认为这次的东南亚的疫情,包括现在整体的一个环境,对于全球的产业链会不会有一定的重塑的作用?

许思涛:其实疫情是公共卫生给各国政府打分。我觉得在后疫情时代,执行力比较强的政府肯定会受益,执行力弱的话,就像刚才你说的投资者以后他就会稍微有些犹豫,这也反映在就是说你刚才所说的供应链重组。因为供应链重组说白了,实际上就是说投资者在安全和效率之间更偏向安全。因此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新加坡的建筑工地,其实主要是来自印度的劳工,这次出现了疫情的话,以后建筑工在雇佣劳工的时候,他会不会采取一些额外的措施?我不敢肯定,但我相信有人会这么想。所以这个就是一个供应链的一个微观的例子。但是如果从大的方面来看,其实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大,我觉得这个结构因素远远超出了疫情所带来的暂时的负面影响。

技术周期将带来更多机会为复苏注入活力

第一财经:德勤这次的亚洲报告当中有一个很大的板块在说技术周期的问题。技术周期可以为经济的复苏注入更多的活力,而且这次全球的电子产业正处在一个结构性向好的这么一个阶段,怎么来理解?

许思涛:我觉得本来就是疫情之前,其实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了。其实不只是AI,不只是机器人,不只是比如说智能制造等等这方面,我觉得疫情肯定是把这方面的必要性加大了,因为疫情就是使大家意识到,你不管是在哪个行业,你如果不占据领先的地位的话,以后非常危险。所以我觉得疫情带来这方面的迫切性。我们如果看宏观的数字的话,其实最近这几个月就可以看一下,各国的出口数字,中国的出口数字是非常好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