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塞上满目新
时间:2021-06-15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滔滔黄河,阅尽华夏沧桑。作为我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黄河流经的先天自然条件和特有地理地势,使宁夏这片塞上沃土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节点、生态屏障和生态通道。2020年6月,宁夏承担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

一年来,宁夏将自身定位和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全局、全国生态体系、全流域协同治理中重新审视,把住黄河安澜底线、守牢生态环境生命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一幅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塞上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高点谋划:着眼大局推动扎实起步

黄河奔腾万里入海,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几”字。位于上游“几”字一撇处的宁夏因黄河润泽,素有“塞上江南”之称。尽管面积不大,宁夏却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从全国大局来看,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切实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从促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和提升宁夏发展质量效益角度来看,建设先行区,也是宁夏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先行重任,首在谋划。宁夏把先行区建设作为当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首要专章,研究部署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等,扎实有效框定先行区建设蓝图,启动《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为先行区建设提供保障。

矛盾越突出,改革越迫切。

“推行先行区建设,难点在资源要素,障碍在体制机制,出路在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中,宁夏作出清醒判断,以改革开路,以创新破题,明确“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主动将“先发展后适应”发展模式转变为“先约束后发展”,以用水权改革促“节水增效”、土地权改革促“盘活增值”、排污权改革促“降污增益”、山林权改革促“植绿增绿”,推动先行区建设扎实起步。

宁夏因水而兴,也为水所困。“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随着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形势愈发严峻是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说,宁夏通过优化分配用水量、精细核定用水权、合理确定用水价、构建市场化交易机制等措施推进用水权改革,以改革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破解“水困”。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不少农民已受益改革红利。以前,由于灌溉用水费用由大伙均摊,“大锅水”现象突出。如今,利通区将农业灌溉用水指标确权给了1000多个农民用水协会、村组和用水大户,并对农业用水实行阶梯水价,节水效果明显。“以前,我们这一片每年要灌水4000多万立方米,改革后则稳定在2200多万立方米。”利通区二支渠农民用水协会会长马金良说。

系列改革举措,对着问题去、刀刃向内改。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四大提升行动”等,将群众幸福感视为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使先行区建设不断释放获得感。

治理为先:生态保护筑牢建设之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历史上,黄河善淤善决善徙,可谓桀骜不驯。

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黄河水在坚固的堤坝间平静流淌,两岸车流如织,大小湿地如明珠般点缀其间。眼前静好的画面令人很难想象,这座宁夏最北端的城市常受凌汛考验。翻阅过往记录,几乎每隔几年,宁夏便会有一次凌汛险情发生。与凌汛相伴的,还有洪水。

2017年至2020年,黄河宁夏段连续4年大水过境。在现代化堤防保护下,群众生命财产安然无恙。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从古至今,黄河之美入诗入画者甚多。但事实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复杂,宁夏便曾面临大量泥沙入河、草原植被破坏、水质污染加剧、水生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影响黄河健康。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提出,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领生态文明建设、统揽全境全域治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战略支点,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为战略举措,以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战略抓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湿地,是黄河之肾。总面积近30万亩、被称为“鸟岛”的青铜峡黄河库区湿地,多年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土地权属不清,一度人为登岛侵占、围湖造田、乱捕乱采等问题严重。

治理生态顽疾,需要铁的担当。人类活动点位全面清理整治、推进“退耕还湿”治理……如今,湿地“失而复得”,候鸟迁徙期,库区鸟类可达数十万只,生态系统得到整体修复。

中卫多种一棵树,黄河少落一粒沙。黄河穿城而过的宁夏中卫市,紧邻腾格里沙漠。

夏日的晴空下,离中卫市区约10公里处的小湖附近绿意盎然,湖畔年前还裸露着的黄沙里,株株绿树昂扬生长。树坑里的覆膜令人倍感新奇,这种保墒的“待遇”,过去只有庄稼和瓜菜才有。

“多种树、护生态,反哺母亲河如今已成常识。”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说,中卫开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植绿增绿大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