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PI同比大增但环比放缓。美国5月CPI指标同比读数继续创新高,但大部分分项环比增速有所下降,这或使市场更加认同“通胀暂时论”。二手车和卡车指数环比升7.3%,慢于前值的10%,但仍维持较高增速,继续贡献了所有项目增长的三分之一。
我们认为,目前有更多理由相信美国物价攀升有一定“粘性”,尤其在2021年下半年,随着服务业需求进一步修复,供给侧的调整未必及时,我们上调未来一段时间CPI环比增速至0.2%。基准情形下,6月CPI同比或达4.6%,2021年全年CPI同比或达4.1%。CPI同比增速的显著回落,或需等到2022年2季度以后才能见到。
美国就业市场恢复的前景较为乐观。近一周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显示,职位空缺数达到历史新高的928.6万,职位空缺率达6%、远高于疫情前4.5%左右水平,这说明用工需求持续恢复,就业市场继续处于积极匹配的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6-7月美国有一半州将提前暂停每周300美金的额外失业救济,居民找工作的需求已经上升,这体现在初请失业金人数的持续下降。未来随着“群体免疫”临近,疫情缓解会让餐饮、休闲和旅游业等更全面地开放,同时缓解居民对就业风险的担忧。
欧央行拟显著加快PEPP购债速度。欧洲央行公布6月利率决议,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并承诺将在6-9月显著加快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的购买速度,重申PEPP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3月底,以及维持1.85万亿欧元总规模不变。
对比来看,4月以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资产规模差距显著缩窄,未来PEPP购债速度继续加快,欧元兑美元可能出现一定贬值压力。同时,欧央行上调了2021-2022年欧元区GDP增速和CPI指数预测,预计2021年欧元区GDP增长4.6%,此前预计增长4%;预计2021年欧元区CPI为1.9%,此前预计为1.5%。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整体发言偏鸽,强调了过早收紧货币和财政双重刺激将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构成风险,称2021年下半年通胀上行压力有限,但通胀背后的临时因素有所抬升。
海外疫情与疫苗跟踪:亚洲疫情开始逐步缓和。中国台湾新增病例有所回落,日增病例降至300例以内;印度单日新增病例已连续5日降至10万例以下,于6月7日“冒险”进入“解封1.0”阶段。疫苗方面,欧盟和印度的接种速度分列全球第二、三位。美国的疫苗接种速度不比从前,拜登政府新的疫苗接种目标或难按时完成。
全球资产表现:全球股市——中美成长板块领涨全球,标普500创新高。近期市场通胀预期回落缓解了“杀估值”担忧,全球风险偏好仍然维持高位。另一方面,中美价值板块均出现震荡。MSCI欧洲指数涨1.1%,表现好于MSCI新兴市场(跌0.0%)和亚太市场(跌0.1%)。
全球债市——10年美债利率自3月3日以来首次跌破1.5%,6月11日收于1.47%。通胀预期回落是关键推手,10年美债利率下跌9bp中,通胀预期的回落就贡献了8bp。此外,美国市场资金充裕,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债需求。美国高收益级企业债继续受追捧。中美国债利差显著抬头。
商品市场——近一周原油价格继续上探,WTI原油期货价涨,6月11日每桶收于70.91美元。近期WTI原油库存水平虽然下降明显,但仍然高出疫情前水平2000-3000万桶。OPEC报告对全球原油需求的判断较为乐观。
外汇市场——6月11日美元指数从90.05跃升至90.51,超过6月3日的90.50,为5月13日以来新高。需注意,美元的反弹并非由于市场对Taper或加息预期提前,而更多来自欧洲央行扩表提速的预期,6月10日欧洲央行议息决议偏鸽、宣布加快购债,美联储扩表节奏以及Taper时点大概率早于欧洲央行。此外,近期初请失业金持续下降、通胀预期回落等因素,也可能边际提升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作者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共同作者为张璐、范城恺)
文章作者
钟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