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涨幅创近13年新高,短期结构性通胀影响有限
时间:2021-06-0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受翘尾因素大幅提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上游涨价向中下游传导等影响,5月PPI涨幅创下近13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6月9日发布2021年5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5月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PPI大超预期,同比涨幅扩大2.2个百分点至9%,为2008年9月以来新高,当时读数是9.1%。

市场分析,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传导的影响有限。同时,预计PPI三季度将趋于平稳,四季度小幅回落概率偏高。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价格上涨,调节供需两端,而货币政策也不会受到短期结构性通胀的掣肘。“国内通胀主要是结构性的,通胀表现对目前稳健货币政策影响有限。”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考虑到能源商品价格走高,一方面要求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另一方面应注重通胀预期管理。

PPI涨幅大超预期

5月CPI回升主要是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扩大所致。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3.8%,降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

非食品中,交通通信价格上涨5.5%,涨幅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3%、22.0%和24.2%;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5%和0.7%,涨幅均有扩大。

5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则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预计在服务业重启加速、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向终端消费传导作用增强的共同作用下,未来非食品价格和核心CPI将进一步上行,但猪肉下行周期启动和居民收入难以全面恢复将制约CPI回升幅度,年内CPI将温和修复。

PPI方面,5月份,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稳定恢复,我国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

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99.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8.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4.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0.4%。

据测算,在5月份9%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6个百分点,扩大1.7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吴向红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是由大流行后复苏期间的过渡性供需失衡(需求恢复得比供应更早、更强)、宽松货币和流动性政策以及投资需求共同推动的,同时商品也被作为对冲通胀和投机的工具。

下半年压力或放缓

“随着供应复苏的追赶,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供需失衡可能会有所缓解,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不包括石油)可能会在本季度见顶,然后在下半年企稳并走低。”吴向红称,虽然油价仍将保持高位,但油价在去年4月触底,基数效应转为有利。总体而言,预计中国PPI可能会在本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放缓。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也撰文分析,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显著,一季度以来全球定价的原油和工业金属领涨,而二季度以来国内定价的钢铁和煤炭领涨,以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涨幅适中,4月原油价格环比出现下降,这反映出大宗商品定价逻辑由需求向供给切换。

伍超明分析称,考虑到国内需求恢复持续慢于供给、国内产业链相对较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能部分对冲输入性通胀压力等因素,预计PPI三季度将趋于平稳,四季度小幅回落概率偏高。

但在短期内,商品价格可能很难大幅下滑,尤其是部分国际定价品种。高盛大宗商品研究部主管库里(JeffreyCurrie)表示,过去两周,在中国对在岸大宗商品投机发出警告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一度回落近3%,但石油、铜和大豆等关键商品的基本面仍在下半年逐步吃紧,很少有证据表明供给反应足以破坏这一牛市。

商品涨价也对下游企业利润造成冲击。但市场普遍认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传导的影响仍然有限。

招商银行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谭卓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持续对PPI形成冲击,并使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不过,前瞻地看,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均不支持大规模价格上涨,长期通胀的基础并不存在。

下一步,市场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的通胀变化,与中国的局部上游通胀不同,美国则是全面通胀,后续的情况变化也将主导全球流动性和商品价格。本周四晚间,美国将发布5月CPI数据,市场预计整体通胀将同比增长4.7%(前值4.2%)、核心年率将升至3.2%(前值3%)。这样的预期值高于美联储想要的水平,但美联储也曾说过,在劳动力市场改善期间,愿意允许通胀火热运行。机构预计,缩表真正启动可能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对货币政策影响不大

近期,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价格攀升,包括抑制出口、打击投机炒作、约谈重点企业增加供给并稳定价格等。

5月12日、19日、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三次点名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