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国5月CPI同比增长1.3%,预期增长1.6%,前值增长0.9%。中国5月PPI同比增长9.0%,预期增长8.5%,前值增长6.8%。
评论
5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1%,涨幅较上月的0.3%收窄,但其实略强于季节性。但PPI环比再度加速,远强于季节性,并且下游的加工工业价格仍然在上涨,价格已经出现了沿产业链传导的迹象。由于中美通胀有一定的同步性,因此,我们预计明天公布的5月的美国CPI也会高于预期。
目前上下游价差已经创2008年以来新高。一方面,随着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CPI对全社会价格体系的指引能力弱化,另一方面,虽然行业毛利率压缩,但外需仍然强劲,造成下游的产量和利润压缩并不普遍;只要总需求景气度不降、下游利润不压缩,就很难对上游价格产生抑制作用,PPI就很难停止上涨。然而为何上游涨价迟迟不能向下游传导?历史上,PPI和CPI都一起明显升高的时候,往往都是有工资涨幅较高的配合。但在疫情冲击下,养老金涨幅下降、部分行业薪资甚至下调,因此居民工资整体是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能力是难有明显提升,也会抑制上游价格向下游的传导。往后看,政策密集调控上游,一方面放松供给端约束,另一方面开始调控地产和基建,我们认为地产和基建投资大概率走弱;此外,美国通胀和就业数据上升,我们认为也导致美联储可能加快开启Taper,外需也将趋于见顶。在内外需共同压制下,我们预计下半年上游价格会跌回来,下游利润率压力有所缓解。整体来看,上下游价差可能已经趋近顶点,我们预计后续价差的收窄将来自上游的价格下跌,债券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
1、非食品涨幅持平,食品跌幅收窄,CPI温和上涨5月CPI环比跌幅小幅收窄至0.2%,同比上涨1.3%。5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1%,涨幅较上月的0.3%收窄,同比上涨0.9%。整体来看,CPI食品项继续季节性回落,非食品项持平上月,核心通胀水平持续位于低位,CPI年内压力不大。
食品方面:5月CPI食品项环比跌幅由上月的-2.4%收窄至-1.7%,其中鲜菜价格跌幅由上月-8.8%继续收窄至-5.6%;生猪生产继续恢复,供给增加导致猪肉价格环比下跌11%,跌幅持平上月;鲜果价格环比下跌2.7%。水产品和蛋类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和2.8%,主要受到饲料成本上涨的影响,另外气温升高后蛋鸡产蛋率有所下降。整体来看,5月食品价格依然整体仍呈现出下跌的态势,CPI食品项持续季节性回落。
非食品方面:5月非食品项上涨0.2%,涨幅持平上月。一方面,国际油价上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交通通信项环比上涨0.4%;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下游家电、建材等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其他用品及服务用品项上涨0.6%。此外,夏装上市、五一出行等需求推动衣着分项和教育文化娱乐分项均上涨0.3%;医疗保健项持平上月,生活用品及服务项环比下跌0.1%。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但非食品项依然较为温和,上游涨价对非食品CPI之间的传导并不通畅。
2、PPI涨幅继续扩大
中上游里,煤炭、黑色、有色涨幅居前,通用设备涨幅收敛。分项来看,采掘分项环比6.5%(前值1.8%),原材料环比2.1%(前值0.8%),比较突出的是加工工业1.7%(前值1.3%),表明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依然在扩张区间。由于疫苗的接种量逐渐提高,国内消费的谨慎情绪逐渐在消除,国内油价环比强于国外油价,也能体现出服务业内需恢复的强劲,进而带动了下游工业的价格景气度。
何时PPI见顶?我们认为需要看到景气度的整体下降。如果需求景气度不下降、下游利润不压缩,就很难对上游价格产生抑制作用。往后看,政策密集调控上游,一方面放松供给端约束,另一方面开始调控地产和基建,地产和基建投资大概率走弱;此外,美国通胀和就业数据上升,也导致美联储可能加快开启Taper,外需也将趋于见顶。在内外需共同压制下,我们预计下半年上游价格会跌回来,下游利润率压力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