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风险资产如何配置
时间:2021-06-07 00:00:00来自:期货日报字号:T  T

全球经济保持平稳复苏趋势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的广泛接种以及主要经济体强劲复苏,大宗商品期货指数在过去的一个季度“狂飙突进”,像有色金属、黑色系多个原材料品种创出历年来新高,原油也有不错的表现,市场对通胀的担心在加剧。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通胀风险已经从提前预期逐步演变为现实,全球主要央行在确保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同时,货币政策有所微调,不过美联储暂难过早选择退出量化宽松。因此,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工业品原材料下半年仍以高位振荡为主,部分品种不排除有再创新高的可能,而农产品仍以重心下移为主,风险资产的股指下半年逐渐具备增配的机会。

A发达经济体逐渐迈出泥沼新兴经济体整体表现不俗

在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的情况下,美国新总统拜登上任以后,先后通过1.9万亿美元财政纾困法案、高达2万亿美元(后来扩张为3.25万亿美元)的新基建计划以及2022年6万亿美元财政支出预算方案,无限量QE以及以上提振市场的消息的确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修正值为6.40%,其中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占据主导地位,而个人消费支出拉动贡献了7.40个百分点,4月,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总计季调环比上升0.02%。

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下,其他主要经济体也是不甘示弱,均交出亮丽的一季度增长答卷:欧元区一季度GDP季调同比增长-1.80%,较上季走高3.10个百分点;日本GDP同比增长-1.90%,较上季度上升0.80个百分点;而中国GDP因为去年同期低基数导致当季同比增长18.30%。

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经逐渐迈出泥沼,新兴经济体表现同样不俗: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印度GDP同比增长0.41%,较上季度上升7.76个百分点;巴西同比增长-1.14%,较上季度上升2.76个百分点;南非同比增长-4.13%,较上季度上升2.02个百分点;俄罗斯同比增长-1.77%,较上季度上升1.69个百分点。墨西哥同比增长-3.62%,较上季度上升0.87个百分点;因为统计上的时间滞后原因,预计2021年一季度,所有新兴经济体均录得正的季度经济增长率。

在全球经济增长加快、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反映工业增长和需求的PMI指数更是遥遥领先:美国4月PMI为60.70%,虽较上月下降4个百分点,但在50以上扩张区高位运行;日本4月PMI为53.60%,较上月上升0.90个百分点;欧元区5月PMI为62.80%,较上月下降0.10个百分点,但制造业PMI连续11个月在扩张区域以上。中国5月PMI为51.00%,较上月小幅下降0.10个百分点,而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高达55.20%,均显示工业的强劲需求以及服务业的良好改善。

新兴经济体PMI指数也显示经济活动显著增强:4月,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2.30%、50.40%、55.50%、55.20%,较上月分别下降0.50%、下降0.70%、上升0.10%、下降2.40%,连续多月在50以上扩张区运行。

B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警惕通胀风险冲击

疫情的出现导致了全球货币政策在过去一年重启大放水,疫情导致的隔离显著影响了工业品的生产以及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全球大宗商品在以上主要因素的共振下,过去半年大幅上涨。这一方面有基本面改善的原因,另一方面,资金炒作通胀预期的投机行为也加剧了价格的上涨。无论是主要原材料还是生活资料为代表的CPI均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上涨,通胀风险冲击各个领域。

各主要经济体核心CPI显著抬升:4月,美国CPI上涨4.20%,较上月上升1.60%;欧元区调和CPI同比上涨1.60%,较上月上升0.30%;中国CPI同比上涨0.90%,较上月上升0.50%;英国CPI同比上涨1.50%,较上月上升0.80%;日本CPI同比下降0.40%,较上月下降0.20%;印度3月CPI同比上涨5.84%,较上月上升1.45%。

大宗商品指数CRB与国际航运指数BDI“比翼齐飞”:今年4月,IMF全球初级产品工业原料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5.71至180.67,能源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0.68至143.34,食用品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4.73至125.16,总指数较上月上升3.07至144.45。5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更是加速上涨,截至6月4日,CRB现货指数、BDI指数分别收于210.29点和2438点,均为近年来高位。

C货币政策有望微调量化宽松暂难退出

经济增长前景乐观,通胀显著抬升同时国债收益率裹足不前,导致负利率情况加剧。美联储长期利率政策是锚定核心通胀率PCE,美国4月份核心PCE同比为3.06%,当月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为0.25%,因此美国4月实际利率为-2.81%。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过热以及风险资产(美股以及大宗商品)泡沫越吹越大,美联储官方态度有所转变,已给市场频频吹“冷风”,以达到预期管理作用。

早在5月初,美国财长耶伦出席《大西洋》杂志未来经济峰会,在回应“政府支出占GDP比例增长是否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风险”的提问时表示:为了确保经济不会过热,可能需要提高利率。耶伦并称即便额外支出较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仍有可能引发利率的适度增长。耶伦同时强调这些投资是经济维持竞争力和生产力所必需的。这一度被市场理解为美联储释放提前加息信号,虽然事后耶伦进行了澄清并被认为是“乌龙”,但5月3日当周美股以及大宗商品均出现“惊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