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至5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前5月出口维持较强韧性
时间:2021-06-08 00:00:00来自:川财证券字号:T  T

事件

6月7日,海关总署网站信息显示,中国5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27.9%,预期增31.9%,前值增32.3%;进口增51.1%,预期增50.9%,前值增43.1%;贸易顺差455.3亿美元,预期527.8亿美元。

点评

前5月出口维持较强韧性。今年以来,我国出口维持较强韧性,在海外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国内疫情防控优势凸显,国际制造业订单排量较为充足。从出口国别看,前5月我国对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出口维系较好表现,累计同比增速分别实现27.9%和38.9%。新兴市场方面,前5月我国对东盟商品出口的累计同比增速为29.3%,东盟仍是我国当前第一大贸易伙伴。

排除新冠疫情导致的去年同期低基数,欧美国家较强的消费需求也是我国出口表现较好的重要原因。在发达经济体疫苗供应充足的背景下,欧美国家消费需求持续修复,二季度美国ABCNews消费者信心指数已回暖至50以上水平,欧盟消费者信心也已接近疫情前,当前国际经济组织正陆续上调经贸指标增长预期,外需是国内出口维持韧性的重要原因。

此外,一如我们在此前报告中论证的观点,新兴市场国家疫情反弹使得部分商品供需缺口扩大,“出口替代”仍有望延续。5月中下旬,东盟主要成员国新冠确诊病例人数明显增长,地区封禁措施对全球机电、原材料及纺织品供给均有影响。相比之下,前5月国内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维持强韧,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增速(以人民币计价)分别实现31.9%和37.6%。

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量价其升”。前5月我国原材料进口延续较快增速,国内需求动能较强,1至5月钢材、铁矿砂和铜材进口量分别增长9.8%、6%和8.4%。同时,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也维持强势,钢材、铁矿砂和铜材进口均价(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分别增长9.8%、62.7%和35.1%,国际商品供需恢复不均衡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

从通胀角度看,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升势较强,抬升工业企业成本端压力,5月制造业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72.8%,5月PPI同比增速预计将继续维持在4%以上。在汇率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购买力提升,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冲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

风险提示:外部市场发生黑天鹅事件造成剧烈波动;主要工业原料价格超预期调整;下游需求低于预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