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按美元计,2021年5月出口同比27.9%,预期31.9%,前值32.3%;进口同比51.1%,预期50.9%,前值43.1%;贸易顺差455.4亿美元,预期527.8亿美元,前值428.6亿美元。
核心结论:
1、5月出口略低于预期,但仍处历史高位,防疫物资下滑和人民币升值是主要拖累。
以美元计,5月出口同比27.9%,略低于市场预期31.9%和前值32.3%,但仍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两年复合增速11.1%,为2013年来同期第二高。具体来看:
季节性因素:5月出口环比0%,而2011-2019年同期的环比均值为5.5%,表明5月出口明显弱于季节性规律。
外需方面:5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6.0%,高于4月的55.9%;韩国5月出口增速由4月的41.2%提升至45.6%,越南5月出口增速由4月的29.4%提升至40.5%,均表明外需进一步改善。
汇率方面: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值为6.42,较4月升值1.5%,同比升值幅度9.7%为历史最高。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出口表现,并对进口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出口商品表现:5月肥料、玩具、家电、家具、灯具、通用机械、服装等商品出口增速高于总出口增速;塑料制品、手机、医疗器械、农产品、纺织品等商品出口增速低于总出口增速。其中,纺织品(口罩等)出口同比为-41.3%,医疗器械出口同比为-17.6%,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宅经济相关电子品)出口同比为-16.0%,是最大的三个拖累项,且均大幅低于4月表现,表明海外疫情缓和带动相关商品需求下滑。
出口国别表现:5月中国对美欧日出口增速均低于总出口增速;对东盟、韩国、印度、巴西出口增速均高于总出口增速。
2、5月进口同比创历史同期新高,低基数、大宗商品涨价和人民币升值是主因。
以美元计,5月进口同比51.1%,略高于市场预期50.9%和前值43.1%,且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两年复合增速12.4%,为2013年来同期第三高。拆分看,除低基数外,大宗商品涨价和人民币升值是主要支撑项,内需的贡献较弱,具体分析如下:
季节性因素:5月进口环比-1.2%,而2011-2019年同期的环比均值为0.9%,表明5月进口表现弱于季节性规律。
内需方面:5月中国制造业PMI由4月的51.1%小幅回落至51.0%,4月社零和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较3月明显回落,表明内需有所走弱。
大宗商品涨价:5月CRB综合指数均值同比为49.4%,高于4月的43.1%,创下1974年以来最高水平,并且接近总进口同比。
进口商品表现:5月汽车、植物油、铁矿石、原油、铜及铜材、粮食、纸浆等商品进口增速高于总进口增速;塑料橡胶、钢材、农产品、木材、集成电路、化妆品等商品进口增速低于总进口增速。
进口国别表现:5月中国对欧盟、东盟、印度、巴西进口增速高于总进口增速,对美国、日本、韩国进口增速低于总进口增速。
3、出口展望:我们继续保持乐观,预计全年出口增速大概率达20%以上。
年初以来我们持续提示,对今年出口应保持足够乐观,主因有三:其一,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本轮外需的复苏力度为史上最强;其二,海外生产恢复有利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替代效应对出口的拖累效果有限;其三,全球疫情完全缓和仍需较长时间,中国稳定的供应链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往后看,以上三点理由依然成立,并有望延续到年底。
基于我们的测算,中性情景下,Q3和Q4出口同比分别17%、9%,全年出口同比将达23%;即便是悲观情景下,Q3和Q4出口同比分别11%、1%,全年出口同比也将达19%。作为参照,2020年出口同比3.7%,2011-2019年出口同比均值5.5%。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演化;中美冲突超预期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