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是我国十五大副省级城市兼五大计划单列市之一,也是东北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大连地区生产总值1700.4亿元,同比增长14%,继续稳居东北地区各市第一。
经济中心往往也是金融中心。大连连续13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是内地12个入选城市之一。这里有着全球排名前列的商品交易所,2020年大商所在世界衍生品交易所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十一位跃升至第七位,在全球商品衍生品交易所中位居第一。
大连将如何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质升级?如何实现将大商所打造为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中心这一目标?在完善企业上市梯次培育体系、拓展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方面,大连又有哪些新思考……
近日,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大型主题报道采访团走进大连,对话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贵,回顾大连资本市场发展成果,探讨金融资本市场的大连经验,献礼建党100周年。
促发展强监管防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大连市当前金融业总体发展和运行情况如何?呈现哪些特点?
张学贵:大连市当前金融业发展稳中向好。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依托和目标,促发展,强监管,防风险,全力推进金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金融业贡献保持支柱地位。202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52.2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3%,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金融业上缴税收98.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0.2%,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大连市连续13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是内地12个入选城市之一。
二是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310家,其中法人总部机构17家。小额贷款公司等“7+4”类地方金融组织达到289家,已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金融市场全面发展。全市资金市场2020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万亿元和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和3.4%。资本市场境内外上市企业45家。保险市场2020年实现保费收入368.7亿元,保险深度5.2%,保险密度6129元/人,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期货龙头地位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大商所已上市期货品种21个、期权品种7个,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大连金融的金牌名片,是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五是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市现有外资金融及后台服务机构61家。先后获批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获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国际业务,全市外汇结算额、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始终占全省的50%以上。
六是金融风险稳步缓解。近年来,推动化解了多家大型企业债务危机,网贷机构、交易场所等存量风险有序压降。截至2020年末,两大清理整治攻坚战完成阶段性任务。全市纳入整治的18家网贷机构全部实现风险出清。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任务,遗留问题基本“清零”。处非工作多项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连续8年在全省处非系统综治考核中名列第一,遏制了增量,压降了存量,有效释放了风险。
九大举措为区域性金融中心
建设保驾护航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连准备如何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力、辐射力?
张学贵:未来五年,是大连市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加快新时代“两先区”建设、落实2049城市愿景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大连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给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推进大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质升级,必须在变化中抓住机遇、在适应中占据先机、在改革中开拓进取。
一是加快提升机构发展质量。紧抓服务贸易和金融开放契机,做优做强法人机构,重点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性总部和专业分支机构,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增强全市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商所区域龙头地位,打造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以机制创新、组织创新、政策创新形成合力,加快培育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是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立足全市全力推进的各产业链金融需求,创新产品、加大服务、拓宽渠道,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切实打造东北亚贸易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
四是推动金融引领协同开放。紧抓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要机遇,不断激发大连自贸金融创新发展动能,有力提升大连金融国际化水平,建设“一带一路”东北亚金融支撑主节点,打造东北亚离岸金融中心。
五是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高地。充分利用大连信息技术与高校集聚优势,加强信息技术和金融业融合发展,着力以数字技术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将大连打造成为东北地区金融科技中心。
六是形成金融发展特色化空间布局。实施“一区一城两高地”金融业空间布局战略,引导区域金融资源差异化、特色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