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统计局PMI数据点评:正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负反馈
时间:2021-06-01 00:00:00来自:平安证券字号:T  T

事件: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前值51.1。非制造业PMI为55.2,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1、5月制造业“弱需求、强生产”。年初以来,中国经济景气见顶回落的特征较为明显,但相比疫情之前仍然保持更快扩张。主要分项反映出需求(尤其是外需)减速、生产保持较快扩张的特点,与生产相关的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亦呈小幅上扬。生产端或主要受到此前订单快速扩张的驱动,5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快速下滑并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该指标自去年12月以来一直处于收缩区间(仅今年3月曾达到荣枯线),反映制造业企业交货不及时,因而有加快生产的诉求。但在需求(尤其外需)扩张见顶的情况下,生产端的景气恐将逐渐失去支撑。

2、原材料价格蹿升,影响不容小觑。5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蹿升,已经高于2016年高点,向2010年11月水平逼近,可见本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比2016年更甚。从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的同步性来看,5月PPI环比可能达到1.8-2%,PPI同比甚至可能突破9%。

3、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体现为几个方面:1)影响企业库存行为。5月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下滑0.3个和0.6个百分点,体现企业在当前原材料价格水平下倾向于减少合意库存水平。2)影响小型企业景气度及预期。

5月分企业类型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PMI均在扩张区间有所上扬,小型企业则大幅下行2个百分点回到了收缩区间,成为PMI指数下行的主要拖累。而且,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呈类似结构,小型企业预期指数连续两个月走低。这与小型企业抵抗原材料价格涨价能力较弱不无关系。3)价格向下游行业传导较明显。从非制造业PMI分项来看,投入价格指数加速攀升,对销售价格指数的传导显著,物价传导的形势不容小觑。去年11月以来,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指数持续上行,5月已达52.8,超过2016、2017年高点。此外,5月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均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尤其制造业就业从扩张区间回到收缩区间,也体现企业预期可能受到一定冲击,就业形势仍存压力。

总之,在外需出现见顶迹象的情况下,需要更加重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反馈。相比于可能是“暂时性”的输入性通胀问题,价格传导和经济冲击是政策更加关注的层面,近期国务院、发改委强调“保供稳价”的着眼点正在于此。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