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三湾一弄,就是潘家湾、潭子湾、朱家湾和药水弄。三湾一弄集中在苏州河普陀段的两边,因为距离挨得比较近,逐渐形成了近代上海城市史上规模最庞大、最集中的一片棚户区。其中,药水弄得名于江苏药水厂。到今天,江苏药水厂的一栋房子还留着。”
10时许,阿松带着“城市考古”的队伍,从长寿路地铁站出发,沿着常德路向北,边走边讲述周边区域、建筑的历史。来到常德路宜昌路口,他指向斜对面同济大学二附中的校园。
“在菁华楼的前面,那栋斜屋顶的矮房子,就是当年江苏药水厂的大班住宅。”
说着,他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张老照片,“这是大班住宅在清末时候的模样。”
二十多人的队伍在路边稍作停留,引起了旁人的注意,一位商店里的营业员阿姨听到阿松的话,也小声对身边的人说起,“我家当时就住在药水弄,我爸爸就在药水厂上班。”
几位队员回头看看她,随后相视一笑,记下了这个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短暂瞬间。
这天是5月29日,“五五购物节·品质生活直播周”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在为期一周的活动列表中,既有衡复风貌区深度游、老上海历史线路大揭秘,也有各类人文之旅、红色之旅等漫步城市的行走项目。与此同时,在主题活动之外,更多的城市行走活动正在上海的街巷里此起彼伏地各自展开着,“城市考古”就是其中之一。
阿松和徐明共同创立的“城市考古”持续至今已有2年半,根据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统计,他们已经举办了150多场城市行走活动,时至今日,以每周两次的频率持续着……
每次,阿松都会带上iPad,与队员们一起通过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和现实场景相结合的方式走读城市。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及徐汇、黄浦、静安、长宁、虹口、普陀、杨浦、浦东,又开始向闵行、松江、青浦、嘉定等郊区扩展。随着城市的更新与变化,他们的行走路线也会不断升级换代,据阿松统计,目前积累的成熟路线有40多条。
持续的行走,让对于城市历史、文化感兴趣人们汇聚在一起,这几年,徐明与阿松见证了人们对于城市行走的热情的发展,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本身的不断蜕变……
街头热潮
城市行走,又称为“CityWalk”,很多人认为它发源于伦敦,创立于半个世纪之前的行走伦敦(LONDONWALKS)也常常被视为最早提供此项服务的专业旅行机构。目前它运营着100多条行走线路,每天都会开设十几条或数十条,其中最成功是一条追踪开膛手杰克的夜游路线。城市行走这种概念的兴趣是源于“像当地人一样旅行”(travelaslocal)的理念,通常会有一个行家带队,带领大家体验城市街道,了解文化历史背景,或者品尝美味小吃。
城市行走的另外一个渊源,是日本的考现学,或者称为路上观察学。它发源于上世纪30年代,兴盛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由日本艺术家倡导,有反对消费主义的倾向。如今,随着网络的发达,在项飙所谓“附近消失”的时代,它在中国开始流行,成为人们体验、融入“附近”的一种方式。
城市行走这种方式,在一个具体城市的兴盛,同样也包含着人们对于该城市迅速发展变化的关注,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想象和怀旧。
这些年,最火的当属衡复历史风貌区。这个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本就拥有适宜步行的尺度。经历了武康路的整治、武康大楼的修缮保护、安福路上各种潮流店铺的入驻……这里成为最适合打卡拍照的旅行目的地。
去年十一,武康大楼所在路口的人流量达到日均2万人次。今年五一,武康路129号阳台上的蝴蝶结突然爆红,吸引到大量网友前来打卡,也引起一些关于扰民问题的讨论。
在这股热潮下,衡复历史风貌区从今年3月份开始推出了多条行走线路。3月30日午后,在安福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门口,数十人的团队又聚集了起来,一场漫步即将开始,漫步路线正是被称为“宇宙中心”的武康路。
作为衡复历史风貌保护的参与者、“漫步衡复系列”活动的主办方,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徐翔告诉第一财经,参与漫步的人当中有上海居民,也有外地游客,“这两年可能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时候,大家不出远门,也希望找一个地方玩一玩或者深度游,就会选择武康路、复兴路这些特色小路。但是,光是在路上看其实没感觉,因为他不知道这栋房子里住的是谁,最好有个人能跟他讲讲这里面的故事。然后他会觉得,原来我经常走过的路,还有很多我不了解的东西。”
据徐翔介绍,“漫步衡复系列”的独特之处是它会将区域内的保护建筑、名人故居、演出场馆、餐饮设施串联起来。根据不同主题设计路线,比如音乐之旅、戏剧之旅,还有一条路线是柯灵和他的朋友圈,会经过柯灵故居、巴金故居、张乐平故居、上海电影制片厂、衡复风貌馆等地点。趁着《流金岁月》的热度,他们还组织过电视剧取景地漫步活动。目前,“漫步衡复系列”每个月都会有几次行走活动,会通过“魅力衡复”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
早在衡复风貌区自己举办的行走活动之前,携程也早已推出了多条针对衡复历史风貌区的行走线路。在携程的网站上,有多家平台供应商提供的5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