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舒心,要不要裸辞?
大多数职场前辈都会告诫:千万不要裸辞,因为裸辞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骤然提升;骑驴找马,找到下家再辞职,才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稳妥之举。
然而,这届年轻人对裸辞的态度似乎有所不同。
随着95后走上职场舞台,裸辞成了时代的高频词。根据脉脉联合西瓜视频发布的《2020职场人裸辞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职场人士都选择过裸辞。
豆瓣有一个“裸辞群众小型交流组织”,有超过15万的职场人士加入,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加入,并且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裸辞经历。
有人被动裸辞。倪兵4次离职都选择了裸辞,尽管辞职后不得不承受经济压力,但骑驴找马的社死经历让她至今难以释怀。第一次在职找工作就被老板逮了个正着,放到公司同事面前“公开处刑”,倪兵尴尬的差点哭出来。
徐月的裸辞则是两眼一抹黑,一时情急跟老板吵了一架,不裸辞更尴尬。
也有人主动裸辞。郑朝加班3个月都没能过试用期,每个月的工资连生活都照顾不了,还得自己倒贴。赵清则把裸辞看作是“试错”,“年轻裸辞成本低,为什么还要在不喜欢的工作上浪费时间呢?”
27岁的冯晓从工作开始,三次离职都是裸辞。她告诉字母榜,自己“享受”裸辞之后的空窗期,她会给自己变着花样做饭,练毛笔字,旅游,看各种闲书,去逛花卉市场买花买种子,看着自己种下的种子长出嫩芽,将之前由于工作繁忙而缺失的休闲补回来。
她并不着急找下一份工作。她说,工作攒下来的工资和平常基金理财的收益足够支撑她浪荡。
……
然而,并非每个裸辞的年轻人都像冯晓这样幸运。就像鲁迅当年提出的“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选择裸辞的年轻人也必然要面对“裸辞之后怎么办”。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解开现实世界这个斯芬克斯抛出的难题,很多人的生活也许因为轻率的裸辞而走上岔路。
“没有赚到能安心休息半年的钱,千万别裸辞。”2020年经历两场裸辞,年底入职新公司后,即便每天通勤4小时,刘杰也学乖了。
他的两次裸辞都很被动。2019年毕业入职某互联网大厂后,刘杰半年就累出心律不齐,一年后出现轻微抑郁,不得不选择裸辞保命,但放松不到1个月,抑郁缓解了,但零收入让他焦虑。
好不容易在1个月内找到新工作,工作虽然轻松,但事少钱也少,每个月的房租就占了收入的三分之一,碰上公司不靠谱,工作了1个多月,没拿到一分钱工资,又得辞职找工作,白白给自己气出了满脸痘痘。
HR也不放心招聘爱裸辞的年轻人。某互联网行业HR告诉直面派,招聘时会重点关注应聘者之前的裸辞经历,“招聘有成本的,员工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对公司是损耗。”
据他观察,裸辞人的职业履历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越跳越好,一种是来回兜圈子,“后者占大多数”。
直面派采访了5位选择裸辞的职场年轻人,以下是他们裸辞经历的口述实录。
倪兵:26岁,MCN机构“在职找工作被发现,就是大型社死现场”工作3年,我换了四份工作,都是裸辞。
裸辞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上一次裸辞,我花了两个月找工作,本来就没多少存款,赶上要交房租的时间点,一次性交3个月房租,一万块花得肉痛。
不知道自己还得找多久的工作,我看着支付宝里那点可怜的余额,只能节衣缩食。不点外卖不逛街,每天买菜自己做饭,主食吃面条、馒头,因为便宜抵饱。顺便解锁了我的厨艺,翻着花样做面条,炸酱面、油泼面、焖面、拌面,自制土味三明治——两片馒头中间夹上西红柿、咸菜和火腿片。
我宁愿一个人吃苦,借钱生活也无所谓,都不愿再经历骑驴找马被抓包的社死现场。
当时我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做得不舒服,就想换。前辈和同学都劝我,最好先找一份工作再辞职。哪知道我刚面试没多久,老板突然在公司所有同事在场的情况下,质问我,是不是去XX公司面试了?
那一刻,我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原本热闹的办公区突然安静,大家看看老板,又看看我,我尴尬得脚趾头能在地上抠出一套三室一厅,头都不敢抬起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盯着地上看。
直到老板转身回办公室,我马上跟去,当面提出离职,老板也马上答应了,让我半个月完成交接。后来我才知道,我们行业的圈子就是这么小,我面试的那家公司老板,和我们老板是多年朋友。
接下来的半个月交接,每天上班对我来说都是处刑。老板、同事都不搭理我,我在公司像个透明人。本来每周一上午例会后,老板会跟我们一起聚餐,但我提出离职后,我坐在饭桌最边缘的位置,只能低头吃饭,没人跟我说话,我也不好意思跟他们说话。
有了这次教训,我再也不敢骑驴找马,一旦想辞职,我就裸辞。
我也没胆量再去老板朋友的那家公司上班。办好辞职手续后重新找工作,才感觉自己缓过来。
但我们这个圈子真的太小了。最近跟新公司HR聊天,他说面试了我的前同事,也是在职找工作。我祈祷他不会遭遇我一样的社死现场。
冯晓:27岁,公关行业裸辞是我忙碌工作后的另类充电方式裸辞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虽然我不敢休息太久。
我入行就做公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