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人口再出发 成都高质量进军世界城市
时间:2021-05-31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成都作为国家的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集合城市,四川省的主干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民族复兴的城市责任和光荣使命,对成都来说义不容辞。为此,成都以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以协调发展构建新空间,以绿色发展开辟新路径,以开放发展厚植新优势,以共享发展开创新局面,坚持将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在城市能级、发展方式、治理体系、生活品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就此,《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对成都这座超过2000万人口城市,如何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进行了深度解析和分享。

10年时间,成都以693万人口的净增长,证实这座城市的实力。

最近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比2010年增加693万人。由此,成都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第四。

在成都看来,这样的一个特大型城市,更需要着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底板支撑。为此,成都将2021年确定为“高质量发展攻坚年”。

按照成都发展规划,到2050年,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如今,随着这座城市人口突破2000万,正全力向世界城市迈进。

成渝双城经济圈释放潜力

5月26日,一个新消息传来: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成渝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一起,纳入国家枢纽节点布局。

成渝双城经济圈,一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一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3200万。两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已经显现。这也是过去一年多来,成渝地区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最真实的写照。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正式印发两批项目清单,共31个、总投资约5563亿元。这批项目中,既有南充至潼南、内江至大足、资中至铜梁等提升川渝毗邻地区互联互通水平的重大交通项目,也有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等产业项目。

在2020年推出的共同实施重大项目基础上,还滚动安排了2021年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67个,总投资1.5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15.7亿元。

截至4月底,67个重大项目已开工52个,1~4月完成投资14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71.6亿元。

与此同时,成都正在加快向东拓展。目前,东部新区在“人城产”的思路引领下,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由此,对于2000万人口的成都来说,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从而进一步破解资源配置与均衡发展的难题。

为此,成都将今年确定为“高质量发展攻坚年”,提出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城市工作重心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从追求速度向完善功能转变,从追求规模向提升品质转变。

近日,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的《2020年成都及各区市县高质量发展态势分析》报告显示,2018~2020年,成都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排名逐年稳步上升,2020年已升至第6位。此外,成都各区(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明显提速,区(市)县差距进一步缩小,整个成都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凸显。

“成都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行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的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过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演变成了现在的国家中心城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利民表示,成都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一个城市。

产业开启大城市动力引擎

“过去,为获得一款发光材料,我们得从国外采购,占用了不少生产成本。”京东方科技集团成都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京东方的一家上游企业——出光电子材料(中国)有限公司在成都实现量产,两家公司之间车程仅5分钟。

如今,按照“设备—材料—制造—应用”链条,已有出光、路维光电等30余家上下游企业在成都京东方周边集聚,形成国内较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据测算,在“十四五”期间,这一产业生态圈的企业将达到100家左右。

包括新型显示器在内,成都目前已经构建了14个产业生态圈,碳中和产业生态圈正在构建之中。其中,成都基于北斗系统载荷运载关键器件测控终端等全产业链达到了300多家,相关核心技术产品在地震的预警和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这样的生态圈正在成都的66个产业功能区日渐成长,并成为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支撑。

“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在细分领域构筑国际一流的产业生态和环境优势。”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将原来133个工业园区整合成66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人城境业”,实现“三生”融合,同时实现职住平衡,以产业功能区的模式推动产业的布局,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目前成都正在持续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不断壮大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千亿级产业,此外还正在研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