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近日北向资金净流入额持续保持高位,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呈现快速上涨趋势。”越来越多海外对冲基金正在押注人民币汇率很快会涨至6.2一线。
随着美元指数刷新年内低点89.53,人民币汇率顺势上涨重回“6.3”一线。
截至5月26日20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触及6.3907,盘中创下2018年6月以来最高值6.3879;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触及6.3841,盘中创下年内新高6.3717。
在BKAssetManagement宏观经济研究主管BorisSchlossberg看来,人民币汇率之所以顺利上涨突破6.4整数关口,主要得益于美元疲软的神助攻,尤其是隔夜美联储官员再度淡化通胀压力对市场的冲击,令华尔街投资机构感到美联储即便讨论缩减QE,也不会很快付诸行为。因此他们更加有恃无恐地押注美元指数继续下跌。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发布最新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对调整货币政策保持耐性,未来3-6个月美元指数仍维持弱势,且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逐步复苏,美元贬值趋势还将在今年持续。因此CIO调高了人民币汇率估值,认为今年9月份人民币汇率将升至6.3。
一家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透露,5月26日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突破6.4,还得益于北向资金加速流入A股,尤其是5月25日北向资金净流入额接近220亿元,创下单日净流入额的历史新高,进一步提振市场对人民币的看涨情绪。
“若近日北向资金净流入额持续保持高位,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呈现快速上涨趋势。”他直言。越来越多海外对冲基金正在押注人民币汇率很快会涨至6.2一线。
面对市场看涨人民币预期持续升温,相关部门正积极行动引导市场理性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此前,国家金稳委举行会议要求,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一些对政策嗅觉敏锐的海外大型资管机构已开始调整人民币均衡汇率估值,转而买入基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加大的衍生品获利。”一位美国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透露。因为他们认为未来中国央行可能会默许人民币波动弹性增加,对冲当前持续升温的看涨人民币预期。
中金宏观发布最新报告指出,美元指数的走弱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但随着中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愈发明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跟随美元指数进行双向波动,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多因素触发人民币快速升值预期升温
在BorisSchlossberg看来,隔夜美元指数刷新年内低点,是5月26日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突破6.4的最重要推手。
“隔夜美联储官员淡化通胀压力对市场的冲击,华尔街投资机构纷纷预感到美联储不大会很快采取缩减QE行动,对美元的沽空套利变得更加有恃无恐。”他指出。这背后,是华尔街投资机构需要美元继续疲软,以提升通胀交易投资组合的回报率。
纽约联储的最新报告也令他们沽空美元显得更有底气。纽约联储发布的最新公开市场账户(SOMA)年度报告表示,随着持续的QE资产购买,SOMA组合规模可能扩大,到2023年达到9万亿美元。这预示着华尔街投资机构普遍认为美联储现有的QE购债步伐仍将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这恰恰是华尔街投资机构最想看到的局面。”BorisSchlossberg指出,他们需要美元进一步疲软,向市场传递美元流动性依然极度宽裕的信号,从而提振美股等风险资产价格,令自身买跌美股买涨美股的套利策略收获更高回报。
受此影响,5月26日早盘人民币汇率迅速上涨,几乎毫无阻力地上涨突破6.4整数关口。
记者多方了解到,银行与对冲基金成为助推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突破6.4的主要资本力量。由于美元贬值,令他们纷纷调高了人民币汇率估值同时,加大买涨人民币的力度。
“周二上海发布新政要建成资产管理中心,也令不少对冲基金预期未来海外资金流入会增加,将人民币汇率均衡估值调高至6.2-6.3一线。”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加之过去两天北向资金净流入额骤增,更驱动他们快速推高人民币汇率获利。
他承认,对冲基金此举的确存在一定的投机获利考量。具体而言,疫情反复之时令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一枝独秀,加之美联储持续释放延续当前QE力度的信号,不少对冲基金在5月中旬纷纷买入执行价格在6.2-6.3、期限在1-2个月的人民币看涨期权,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尽可能“放大”各种利好,推动人民币快速上涨以实现衍生品投资的丰厚回报。
然而,对冲基金的买涨热情没有得到企业端的呼应——尽管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突破6.4,企业的结汇需求并未明显回升。究其原因,一是4月银行代客涉收付款顺差金额为160亿美元,较一季度的1214亿美元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令企业手里没有大量外汇头寸需结汇,二是面对人民币快速升值,越来越多企业变得理智,不再盲目结汇规避汇兑损失,而是通过买入一系列外汇套保措施更有效地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