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一份由湖南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联合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对2020年长沙市辖区法院有关“单位解雇”类劳动争议一审司法案件进行了多维度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长沙,用人单位违法解雇一名员工,平均需要赔偿44291元。
前不久,“上海一男子因父亲去世请假8天未获批,强行休假被辞退”的新闻引发关注。最终,法院一二审均判决公司违法,赔偿当事人7万余元。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用人单位违法解雇员工的事件并不罕见。比如,安徽六安一女子因工作期间未发与公司有关的朋友圈,被公司辞退;杭州某公司几位在职员工跟离职员工吃顿饭,被要求提交辞职报告。对缺乏法律意识、无视员工权益的用人单位来说,这份“违法解雇均赔4万”的数据报告,不失为生动普法和有力警示。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后,形成劳动关系。双方都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不能任性而为,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条件有明确规定。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辞退员工的常见理由。然而,根据规定,劳动规章制度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一些企业规章制度本身就站不住脚,比如,有的公司规定禁止员工同事之间谈恋爱,违反了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婚姻自由的规定,侵害了劳动者婚姻自由的合法权利。此外,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雇员工。但是,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这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即“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如果用人单位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则属违法。
“殴打他人=拘留10日+罚款500元+赔偿(如医药费3000元、护理费100元、营养费200元、误工费500元、交通费50元)”,近年来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纷纷晒出“打架成本”,起到了很好的普法警示效果。如今,“违法解雇均赔4万”,给广大用人单位上了生动一课,能够倒逼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用工管理,避免随意解除劳动关系的野蛮做法。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应用活用好相关数据,加大宣传普法力度,切实引导用人单位知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