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关注:金融委、国常会分别传递货币“呵护”、遏制通胀“严厉”的信号。
金融委会议从防控金融风险角度要求“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要求货币政策呵护好实体经济恢复,“不搞急转弯”。5月21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一方面从防控金融风险的角度明确要求“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客观上对于这种能源消耗较大却对实体经济没有什么意义的活动直接形成遏制态势,对煤炭等价格上涨具有边际降温作用;另一方面,金融委会议明确提出宏观调控政策要“把握好度,不搞急转弯”,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服务好实体经济,透露出对于4月信用增长偏弱、以及工业品价格上涨过快可能冲击投资需求的担忧。我们认为,如果2季度之后工业品通胀仍维持高位数月,可能会削弱企业投资意愿,导致信用融资需求下降,并可能触发小规模的货币偏松操作。
国常会连续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表态趋于严厉,要求“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意在避免直接抑制消费需求。国常会连续两周关注大宗商品涨价影响,且本次国常会表述由上次“应对连带影响”进一步转变为“高度重视不利影响”,凸显更高的重视程度。这背后是“供需两侧预期极限博弈——上游大宗进一步涨价——抬升消费品价格——抑制耐用可选消费品需求更加明显”传导链条的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常会同时针对性的指出“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明确强调“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是对当前大宗商品涨价不利影响传导链条的“对症下药”。
国常会提出三大措施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飙升问题,重点在于调节实体供需。国常会提出三大方向应对“不利影响”。旨在稳定供给、压降需求,同时对供需两侧预期极限博弈导致的价格不合理上涨直接约束。1)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重点煤炭企业增产增供、加强大宗商品进出口和储备调节,增加国内市场供给。2)加强市场监管,解决上游工业品因供需两侧预期极限博弈、而导致价格脱离供需基本面上涨的问题。3)合理引导市场预期,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和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对冲原材料涨价对企业盈利的拖累。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钢铁、原油价格明显回落
需求:乘用车批发回暖,商品房销售维持旺盛。供给:钢材产量下降、主要钢材库存回升。
食品价格:猪肉零售连续十五周下跌,回到19年8月水平,蔬菜价格再度环比下行,水果价格小幅下跌。工业品价格:钢铁、原油价格明显回落。
货币与流动性:短端利率明显上行,长端利率回落。汇率:美元指数下行,人民币升值。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工业企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