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社零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从3月的6.3%下滑到4月的4.3%,显示实物消费仍然不算强劲。具体来看,以餐饮行业和石油制品为主的“外出”消费增速边际放缓,而以装修、家具以及通讯器材为主的“居家”消费增速保持高增。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回落至5.1%,为2019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单月新增就业人数继续保持高位。就业情况的改善,预计将会对下半年的居民消费提供助力。
房地产和制造业助力投资增速上行。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从4.0%加速到5.7%,其中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10.2%(上月为7.8%),重回两位数,显示房地产行业在调控背景下韧性仍强。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3.4%(上月为-0.3%),回补了部分一季度的"坑"。展望后市,我们对于地产产业链维持相对乐观的预期,核心在于销售需求保持高景气度,4月地产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增速为9.3%。微观来看,目前地产的需求呈现由核心城市(一二线)向周边(三四线)蔓延的趋势,并且房企积极拿地(4月土地溢价率突破2018年以来新高)。制造业投资领先指标在于出口和地产加总,我们认为投资增速还将持续改善,但幅度不会过高。
关注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国内中小制造业企业盈利的侵蚀。4月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为6.8%,较上月6.2%有所上升,回到较高的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更为剧烈,4月PPI同比加速至6.8%,其中主要贡献来自于矿产和煤炭等上游资源品。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国内的终端消费需求表现相对弱于海外,部分针对内贸的中游加工制造业盈利和景气度边际下滑。
我国实体呈现短期优势和中期矛盾互相抗衡的态势。短期优势在于全球疫情肆虐下中国是唯一供给可持续的国家。中期矛盾在于资源普遍进口依赖,国内流动性偏中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企业生产将保持旺盛进而加大原材料采购,而资源品供给大多在海外,存在运输和生产不确定性,叠加海外流动性泛滥引发的投机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难有回调。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率先恢复中性,终端的信贷和消费增长的持续性较弱,导致价格只能向海外传导,不具备出口业务的行业盈利空间被迫收缩。短期由于全球疫情暂未有收敛迹象,中国疫情防控和生产能力依然突出,出口将维持强势,进而这种抗衡的态势将持续,后续企业盈利将会是市场博弈的焦点。从更宏观远期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欧美疫情改善导致其一方面消费结构从商品向服务切换,另一方面刺激政策逐渐退出,这都将影响我国出口,届时经济将出现实质的下行压力。
风险提示:海外流动性收紧、新冠疫情发展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