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其中消费较弱,外需支撑生产保持较高增速,投资进一步修复,当前外需仍然是经济的关键,如果未来三个月外需见顶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增大。
消费明显走弱,疫情仍有影响。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复合增速较3月份走低2个百分点。季调后的环比增速为近5年来最低水平,环比和同比增速均显示4月消费走弱。一是受制于疫情的影响,清明假期的消费数据与疫情前仍有较大差距,5月局部地区疫情再起,对消费可能仍有压制;二是疫情对乡村消费有更大的压制。相比于商品零售,餐饮收入下行幅度相对更小,分类别看,各类商品复合增速均有所下行,但汽车类下行幅度最大。家具增速提升、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仅小幅下行,说明地产后周期类消费仍然较强。
生产保持高增,外需强劲是主因。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增速为6.8%,较3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出口的强劲拉动作用是主要原因,但4月社融和消费的下行或表明内需走弱已成事实。分行业看,制造业提供了较大支撑。制造业内部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与3月份相比,上游高耗能行业多数走弱,碳中和政策的影响可能仍在发酵,中下游行业普遍走强。但服务业生产进一步走低,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5月份局部地区有零星疫情扩散,或对服务业有进一步的压制。
投资增速换挡,制造业可能走强。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累计复合增速从2月0.96%连续回升至4月的3.27%,保持修复但尚未达到疫情前5%-6%的水平。当前房地产需求仍然具有韧性,投资仍然不弱,从上月7.7%回升至10.3%;基建方面由于财政支出相对较慢,4月基建投资同比回落3.2%至2.4%。制造业投资受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以及相对低利率环境影响逐步回升,仍有上行空间。
总体来看,内需走弱趋势不改,外需支撑生产高景气,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拉动制造业投资走强,政策收紧下房地产需求不弱。未来三个月外需如果回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将增大,大宗商品价格也可能随之见顶,建议紧密跟踪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适时操作。一旦商品价格见顶确认,空商品、多债券是占优策略。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修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