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真的来了吗?周期股还能不能上车?|投资人说
时间:2021-05-1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嘉宾:大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研究总监刘华

嘉宾简介:

刘华,浙江大学金融学硕士,CFA、CPA。18年证券研究和投资经验,历任兴业证券自营部资深研究员、资产管理部基金经理,有着宽广的研究视野及极强的个股深入挖掘能力。投资风格稳健,投资业绩优异。

大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荣获中国私募金牛奖·五年期金牛私募投资经理(股票策略);自2016年以来五次获评“中国私募基金综合实力50强”。

观点集锦:

牛市中场休息流动性没有大放就没有大收

五月会是修复行情

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是把短期问题长期化

大宗商品行情将延续一段时间中期承压

不建议单纯因周期品的涨价逻辑而追高

打散行业集中度均衡配置保持中高仓位

中小市值公司整体没有方向性的机会

疫苗股的空间已被透支当下不会配置

追求高的夏普比率很有必要靠择时、选行业和个股

牛市中场休息流动性没有大放就没有大收

第一财经薛一婧:刘总好,欢迎做客《投资人说》。今年一月初,你们在发布的2021年策略报告中提到今年市场的“两个担忧”:一是流动性会不会大幅收紧;二是连涨两年,A股会不会走熊。进入到五月,流动性和熊市,是否依然是市场最担忧的?当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大朴资产刘华:显然这是市场最担心的问题。不论是春节后的这次下跌,还是最近看到的市场的波动,实际上都源于大家心里对通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会不会回收的担忧。

中国市场的流动性为什么还是会比较好,不会有大收,是因为“没有大放就没有大收”。我们疫情之后就没有大放,货币政策很克制,整个货币环境、经济环境都很良性。所以4月30号的政治局工作会议,特地提到了经济开局非常好,提到我们没有必要做额外的稳增长措施,没有必要采取额外的政策收敛。

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美国的情况大家会更加担忧一些。去年疫情发生之后,美国整个财政刺激方案的规模加在一起有5.3万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超过了美国全年GDP的1/4。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是目前最重要的通胀背景。那么,当发钱结束后,经济真实的恢复情况怎么样?到时候才是美联储决定的时候,届时经济的压力比较大,因此预计联储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就是说,现在美国的流动性环境也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我们看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熊市伴随的是真实的流动性的收缩。如果没有真实的流动性的收缩,只是担忧、只是预期,会造成波动但不是大的熊市,这就是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情况:我们认为今年是牛市的中场休息阶段,波动会加大。

五月会是修复行情

第一财经薛一婧:所以现在还没有必要担心流动性,也没有必要担心熊市的风险。A股到底是“五月红”还是“五月穷”,各个机构的分歧很大。您怎么判断?

大朴资产刘华:五月的市场还是在波动的状态。为什么?因为大宗品上涨让大家对通胀比较担心。但这种担心会随五月LPR的稳定,包括联储的表态,包括美股的表现,和我们的经济数据良好的表现而减弱。实际上,五月份经济的环境、流动性的环境是好的,国内外都是这样。

目前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市场的担心,担心大宗商品是一个长期的上涨,但实际上并不是的,市场是把短期问题长期化了。我们认为,在目前经济数据很好、流动性也不错的环境下,五月份会是一个修复性的行情。

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是把短期问题长期化

第一财经薛一婧:通胀预期的再升温对A股会带来哪些影响?

大朴资产刘华:现在的通胀,我们把它定位成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通胀,是一个供给和需求的阶段性错配导致的。实际上,它不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市场现在对它的担忧是把短期问题长期化了。

为什么是一个阶段性的错配?

我们先来看供给端,供给端有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产能,产能方面受疫情的影响是肯定的,亚非拉国家的疫情比较严重。比如说,我们的铜1/3的产量在智利,那么智利目前还是日增万例的确诊。印度占全球棉花1/4的产量,占糖的20%的产量,所以这是疫情对产能的影响。

第二,由于疫情,这些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亚非拉的有资源国来说,会愿意在这个时候抬高资源品的价格,去弥补一些国内经济的损失。所以这两个因素实际上是目前供给端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都跟疫情有关。

在需求端,最主要的就是美国这一次的财政刺激,在很短的时间内,带来需求的错配上升。它有一个放水的计划,每个月放多少,那么到下半年当放水结束以后,真实的经济是有压力的。所以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短期问题,不是一个长期问题。

所以,在这种短期问题的背景下,政策会怎么应对?美国真实的经济压力是在下半年,在发钱结束之后,不太会在真实的经济情况暴露和压力出现的时候去加息,因为财政负债率很高,负债压力本来就很大。

对中国来说,如果通胀起来了,中国会采用什么政策来应对?更加不会有货币政策。因为这一次是输入性的通胀,原因不在我们。这次通胀的应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