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人口红利消退 老龄化对金融业影响深远|首席对策
时间:2021-05-1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本周,经济重大事件频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全国人口14.1178亿,十年来保持低速增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3年新高;中国4月PPI同比狂飙到6.8%,美国PPI也升至历史高位6.2%。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至少从数据上看已经水涨船高。不过,虽然近期大宗及PPI加速上行,但从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端或不会受阶段性PPI读数走高的扰动而出现趋紧调整。信用端在“稳杠杆”目标下,可能继续压缩。整体来看,货币端将继续维持相机抉择,坚持稳字当头。不过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提到,为何在PPI如此强势时,对国内CPI的传导有限?本期节目嘉宾李扬认为,居民消费品充分竞争,信息高度透明,是目前CPI传导有限的主要原因,这种现实情况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宏观政策。

如何看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红利已经消失?PPI涨价潮下,对我国上中下游产业有何影响?一季度社融规模增速、M2回落,货币政策已经回归中性?全年看货币政策走势如何?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三年新高,如何看待未来汇率波动变化,是否是金融双向开放的好时机?六大行推进数字人民币,如何看待未来的推广和使用?年内美联储有无缩表可能?第一财经《首先对策》专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

主要观点:

人口红利优势消退,老龄化对金融领域影响深远;

PPI对CPI传导有限,剧烈走高是短期冲击现象;

大国经济有深度弹性,疫情政策就是宏观政策;

汇率机制市场化,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货币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主权货币,在消费领域应用是稳健推动数字人民币的选择;

发达国家高债务低利率趋势对中国存在一定挑战;

若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美联储最快在四季度缩表。

人口红利优势消退老龄化对金融领域影响深远

第一财经: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一个很重磅的消息,第七次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依旧保持一个相对来说低增速的增长,所以怎么来看人口红利的问题?

李扬:我们知道人口红利其实是有几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说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要比较高。第二,这样一个人口能够就业。那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得益于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所以才会有我们算大概应当在长达40年的人口红利,那么要是这样来算的话,现在的情况应当说是人口红利在丧失。总人口中干活的人少了,越来越少,相对说越来越少的人养活越来越多的人,由于是就业人口占比下降,那么储蓄率下降,储蓄率下降,它就不能够支撑高的投资率。那么投资率不高的话,那么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所以我们可能要应对这种局面。也许到一定的时候,我们需要鼓励人们生育。纵观这个世界,现代化国家都是人口低增长的,而且很多地方已经负增长了。所以银色浪潮最早是席卷日本,然后席卷欧洲。那么我们还没有到一个像欧美、日本这么发达的程度,所以有人说叫做未富先老,所以我们面对的挑战恐怕会是更大的。所以我觉得因为人口问题它是用经济学语言,它是供给侧的一个因素。经济学说供给侧说生产要素的供应,要素就是人、土地、资本,现在还有数字,就这么一些要素。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是最主要的要素。那么要素发生变化之后,那么当然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必须要有准备。于是我们的金融改革就必须对标。商业银行应付不了养老问题。纯粹基于商业银行的这样一个金融体系,应付不了这个已经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所以大量的保险是不用说了,特别是人寿保险,健康险什么等等,都没有问题。各种各样的资产管理业务,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总之是要筹集长期资金应对长期问题,这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是很大的。

PPI对CPI传导有限剧烈走高是短期冲击结果

第一财经: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保持上涨态势,其实中国也是受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看到4月份的最新的PPI已经狂飙到6.8%了,您认为这种涨价潮之下,对于我国的产业的上中下游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李扬: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CPI走出了一个非常平稳的曲线,而PPI继续它原来的那种暴涨暴跌的这种格局。那么中国这个事情显然是与中国的各种各样的电商,就是新型的消费领域的交易方式、结算方式、清算方式、物流等等密切相关。所以这个过程其实从经济学上分析,就是说这个行当、整个消费领域其实充分竞争,信息是很对称的,于是人们调整也是充分有弹性的,因此只要说信息对称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它的价格就会反映这种状况。而PPI恰恰不是这样的,石油、页岩油、铜、天然气这些东西变化,而且这些东西是国际战略物资。它本身就是波动很大,再加上有些国家把它当成战略物资来有意的操控,所以它的变化就很大了。那么我想说的这一点就是大家不要没有太多的根据在那说什么通货膨胀,对于我们老百姓相关联的这些价格变化不太大,这是一个想说的。再一个想说的就是,我认为PPI的剧烈的上升是短期冲击,不意味着说整个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这么高涨的这样一个时期。因为它是和疫情的恢复的进程是一致的。今年疫情恢复的显著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