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下称“公报”)。
2010~2020年的十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改善。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较2010年4550美元的人均GDP翻番,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增大,GDP增速自2010年起缓慢下行,步入增速换挡阶段。人口红利的下降,无疑是GDP增速下行的重要原因,也因此各界对于人口结构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结构的调整相互影响,并且不断深化。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可以概括为“老龄化”和“城镇化”。两者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并且对于我国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仍在持续。
一、人口M形增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总人口数量约为14.1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5万人。全国人口2011~2020年间平均增长率约为0.53%,较2001~2010年间的0.57%小幅下行。
、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与六普相比,我国人口呈现M形增长,60岁以上人口和0~14岁人口的数量和占比均出现提升,但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均出现下降。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8.7%,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3.5%,分别较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上升5.4和4.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0~14岁人口的比重录得17.95%,较六普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从低龄人口来看,2011年以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逐渐放宽,新生儿人口增速出现短期抬升,一定程度上抵减了人口增速下行压力。但是2018年以来,二胎政策效果渐退,新生儿人口出现大幅下滑。5月11日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披露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约为1200万人,是自1962年以来的最低值。
从现有数据来看,未来出生人口数量或仍有进一步减少的风险。一方面,近年来持续攀升的教育、住房成本、崇尚自由独立的社会氛围,使得我国居民无论是结婚意愿还是生育意愿均出现下行。另一方面,2000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稳中有降,且男女比例失衡问题较为严重。这意味着我国育龄妇女人口数量也将逐渐下降。因此,未来我国人口压力预计只增不减。
从老龄人口来看,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时即认为该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则定义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则定义为“重度老龄化”社会。从这一标准来看,我国已经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并且后续面临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2019年我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5~54岁、55~64岁群体占总人口比重约为13.1%和16.1%,均高于65岁及以上人群比重。这意味着未来20年我国老龄化的压力将继续上升。
、
而从内地各省份的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除西藏外其他省份均进入老龄化,不过老龄化程度有所差异。东北、川渝、长三角、湘鄂等省份,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4%,率先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西北、闽粤、云贵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对较慢。其中,闽粤地区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其年龄结构相对年轻,0~14岁人口占比亦明显高于相同经济水平的省份。
二、社会模式转变与城镇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下,我国城镇化率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约为63.9%,较2010年提升了14.2个百分点,有2.36亿人进入城市生活。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稳定在80%左右,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但提升难度有所增大。
此外,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仅为45.4%,意味着仍有2.6亿人无法充分享受城市发展的各项红利。本次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流动人口数量达到3.76亿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增长了69.7%。充分保障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降低常住人口落户门槛,是我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重要内容。预计“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常住人口户籍化政策的推进,两者之差或逐步收窄。
城镇化的推进意味着城市生活模式的推广,其对于人们生活方式亦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首先,人们的结婚意愿下降,结婚率不断走低而离婚率不断抬升。城市生活赋予人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强的个人意识,相对稳定的生活保障体系以及不断上升的结婚成本,使得婚姻不再成为人们唯一的生活模式。
其次,快速城镇化降低了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教育、住房等配套公共设施的供给却迟迟无法跟上。教育和住房属性双加成的学区房节节攀升的背后,折射出社会生育成本的大幅走高。
最后,城市陌生人社会的特点,使得以往家族式的生活模式被打破,核心家庭、单身家庭日益成为主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家庭户户均人口约为2.62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了0.48人。原子化的社会模式进一步加强。
从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来看,东部省份人口占比上升明显,而东北、中部地区成为人口占比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