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材料为代表的通胀仍在持续抬头,并开始向部分消费品传导。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涨幅较3月加快2.4个百分点,创2017年11月来新高。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较3月回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并创下去年10月以来新高。
受访专家指出,PPI增速超预期回升,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铁矿石、有色连续刷新纪录。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外需求加快复苏,而资源生产国产能扩张缓慢,使得供需偏紧,另一方面,在全球货币大宽松背景下,商品市场成为流动性炒作的重要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上游涨价向中下游传导的扩散效应有所增强,受原材料涨价影响,4月电冰箱、电视、笔记本、自行车等消费品价格均出现上涨。
不过,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下游行业竞争充分,价格全面上涨的概率不高,上游行业如此高的增速缺少真实需求支撑,当前PPI已近“强弩之末”,预计将在二季度创下阶段性高点后逐步回落。
4月相对温和的CPI是多空对冲下达成的均衡。一方面,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气温回暖推动果蔬供给增加,推动肉类与蔬菜类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服务业价格明显回暖,油价也持续上涨,推动4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
分析认为,4月物价不会改变货币政策总基调,市场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充裕。未来需要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抬高中下游企业成本、进而抑制终端消费支出的问题。
PPI涨幅创42月新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4月PPI同比增幅高达6.8%,一方面是因为翘尾因素大幅提高1.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尽管能源类原材料涨幅略有放缓,但近期铁矿石、有色金属出现加速上涨,并连续创下历史新高,使得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4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0%,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3.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20.2%,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3.3%,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指出,4月份PPI6.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4.3个百分点。P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但4月PPI环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7个百分点。
董莉娟指出,这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下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或转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涨幅回落9.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涨幅回落3.2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上月上涨5.7%转为下降0.9%。
然而,受需求增加和铁矿石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4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5.6%,涨幅扩大了0.9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黑色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方面是因为发达经济体及中国需求加快修复,另一方面是资源生产国受疫情拖累影响,产能恢复及扩张偏慢。
而在王军看来,上游大宗商品大幅涨价除供需因素外,很大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波动,“近期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展露无遗,在全球货币大宽松的背景下,天量流动性涌向了商品市场,这推高了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
王军指出,工业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4月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1%,涨幅扩大3.3个百分点;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扩大了0.2个百分点。
“由于上游多是寡头行业,议价能力较强,涨价速度较快,但下游行业竞争激烈,除非需求全面升温,其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不大,历次结构性通胀都是上游价格很难完全传导到下游,而如果下游并未全面涨价,上游的涨价也很难得到持久的支撑。”
在王军看来,4月的PPI涨势已近“强弩之末”,一方面,需求并未全面回暖,大宗商品并不具备持续大幅涨价的基础;另一方面,下半年同比基数会明显抬高。“4月PPI环比增速已经回落,我个人预计PPI同比增速会在5-6月份创下一个阶段性高点,然后逐步回落。”
伍超明预计,5月份PPI同比涨幅可能破7,三季度趋于平稳,四季度则会小幅回落。他指出,上游涨价向中下游传导的扩散效应虽有增强,但下游产品竞争充分,价格全面上涨的概率不高;此外,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这降低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产品成本,或将吸收部分输入性通胀压力。
服务升温对冲猪肉跌价,CPI同比“三连升”
关于CPI“三连升”,伍超明认为,在服务业加快修复、上游涨价扩散效应增强、油价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非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较上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是CPI涨幅回升的主要原因。而猪肉对食品分项的压制作用较大,4月份食品拉动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但剔除猪肉后食品拉动CPI上升0.35个百分点。
交银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4月食品价格整体较低,内部分化显著。其中,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带动猪肉供应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