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王维玮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投决会成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荣誉学位。曾任职新加坡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ReruitExpress。2009年作为第一号员工加入华映资本,在TMT、大消费、文化娱乐领域投资业绩出色,具备超过十年投资、退出案例及深刻的行业见解。主导投资企业包括:微盟集团(02013.HK)、微念科技(李子柒)、和府捞面等。
一、资本追捧李子柒类新国货这些指标一个不能少
第一财经高远
感谢王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最近资本圈一直在讨论新国货的投资机会,在这当中像李子柒和她的品牌也属于新国货的一部分,李子柒团队也是你们发掘、投资的,有评论说,像李子柒这样的品牌、IP比那些仅仅具有直播带货功能的IP更具有投资价值。如果现在投资人想进入这个投资领域的话,他们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选择这类投资标的,您会从哪几个维度进行考量呢?
华映资本王维玮
我们和李子柒团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早,2016年接触2017年投下来,这个品牌确实是慢慢的树立起来了。当然这里面经历的过程和困难非常多。如果大家还要往这个方向走,我觉得有几点,第一点是内容属性,内容里面有很多种,当时我们觉得像搞笑、悬疑等等这类内容是很难沉淀出品牌的。而当时李子柒的内容它比较治愈、比较自然,它讲的是人回归的东西,跟当下人的生活快节奏正好相反。治愈类的内容我们觉得它只要是治愈的内容,它就有治愈的功能,它不需要更治愈。如果要看内容转成品牌的话,首先内容的可持续性和内容的长期、长久的生命力,我觉得很重要。单从这一点就会删掉很多的团队;第二是整个团队的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团队不但要有内容的持久打磨的能力,还要有产品研发、供应链、渠道能力,它需要非常完整和多方面维度要都很强。这种团队有时候再加上内容的特质,有点可遇不可求。如果大家再往这方面投资的话,要抓住前面说过的这些点,未来再讲这个品牌要先人格化、再去人格化,把这些内容提炼出来,最后才能体现成品牌。
二、线上线下于融合中突显差异化机会
第一财经高远
现在很多资本都在鼓励线上的品牌向线下拓展,是否在这个过程当中,李子柒的团队也会做线下品牌店的探索,目前是否已经做了这种尝试?
华映资本王维玮
我们做过几次Pop-up就是快闪店,效果其实非常好。现在我们已经有一些线下渠道的尝试,但是目前自己开自营的线下店还在讨论中,还没有最后定。
第一财经高远
您投资的成功的案例当中也有一些由线上转向线下去销售的一些标的,如何在这个过程当中避免他们对于传统线下门店的依赖的模式,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华映资本王维玮
今年其实线下门店类和零售类餐饮和线下服务类的公司,整个的细分行业还是比较热的,大家也看到了很多细分品类的线下的业态都在做起来,咱们就拿餐饮举例,餐饮原来主要是靠线下门店扩张跟堂食,所以位置就很重要,然后一波餐饮是跟着社区店起来,社区商业一波餐饮是跟着shoppingmall商业广场起来。现在其实整个餐饮的维度,分堂时、外卖、到家的产品化的服务。就“和府”为例,它其实目前已经有超过20%的收入是来自于外卖,然后它的产品化和到家服务也在慢慢做起来;
第二点是说目前因为有很多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交媒体方式来触达帮助大家来做引流和做活动,把线下的内容做成一个可传播的内容,这个也很重要,现在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触达到用户,让用户去找线下的门店,这些都是新的很多的做法;
第三是用户资产,大的餐饮店、线下的门店,其实现在都做了很多会员系统,这些会员系统怎么在私域的方式用来激活,怎么用来做活动,怎么用来做复购,这些都是现在很多线下业态可以做的事情。
三、线下店仍具生命力投资要切准场景
第一财经高远
最近其实在资本圈流行一些游戏,比如说是线下的这种叫“剧本杀”等游戏,让人想到过去很多线下的像“德州扑克”、“狼人杀”等等游戏,就您觉得未来线下的体验门店,它的演进的路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作为投资人来说是否关注到了这一领域的投资机会呢?
华映资本王维玮
我觉得线下不只是卖货,因为电商解决了很多标准品,在售卖、货架、库存上的很多问题,所以现在大家对线下的期待很多都是体验型的,包括未来VR的体验馆、游戏、沉浸式的戏剧等,我认为这都是一些用户在线上没有办法体验的,在线下有沉浸式的服务的体验的这种。这些线下模式都很好,我们很看重场景,我认为所有的线下业态其实都在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我们看到非常多的业态,现在也有在工作之余,只是给女生洗头发的线下业态的场景据说做的也很好。各种各样的线下场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满足什么样用户需求和满足什么样的用户场景。
四、新国货新消费已经上路的白马
第一财经高远
包括李子柒的团队,华映也投了一些新国货的一些品牌和标的。叠加了新消费之后,新国货它在投资领域的机会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华映资本王维玮
新国货是一个不可逆的很大的趋势,第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