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强基 创新领航
时间:2021-05-0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十四五”期间无疑是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期。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攀升,中国有望从过去以集成创新、跟随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主创新,甚至在部分科学技术及先进制造领域引领全球,成为创新策源地。

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正值建党100周年,也是强国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的关键一年。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数字化。

世界纷繁变化,难挡中国复兴强大。在这样的历史重大变革期、机遇期,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策划推出贯穿全年专题《通往伟大之路:大国创新100强》系列报道,通过筛选、报道全国战略行业重点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为中国不断攀登新高峰的壮丽征程添薪助力。

《通往伟大之路:大国创新100强》系列报道,每月以图文、视频、海报等形式在21报系自有平台及合作平台隆重推出,敬请关注。

今年3月1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在飞快地融入现实。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预示着2030年中国成为主要太空大国的目标更近一步。空天科技是“规划纲要”中“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也是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需要精确瞄准的前沿领域之一。

实际上,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诸多领域,中国也正在衔枚疾行,背后则是2020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4万亿,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的数据支持。

进入创新型国家是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

“创新”是规划纲要内的高频词,在全文内共计出现165次。此前在谈及规划纲要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副总经理杨伟亦曾表示,最令其感到振奋的,是创新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被反复多次强调。

事实上,“十四五”期间无疑是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期。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攀升,中国有望从过去以集成创新、跟随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主创新,甚至在部分科学技术及先进制造领域引领全球,成为创新策源地。

大国创新的引擎已经启动,巨轮将如何远航?

前沿攻坚

随着规划纲要的发布,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划也进一步明确。

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方面,规划纲要指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也意味着,这八大前沿领域成为我国未来科技攻关的重点。

不仅是发展方向,规划纲要还给出了发展节奏: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领域为“十四五”期间重要的发展方向,类脑智能、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作为重点前瞻谋划产业。

在安永大中华区TMT主管合伙人张伟雄看来,创新方向的优先级排序非常必要。“前沿领域的技术创新,肯定是需要分出优先级的,不可能每个领域投入的人力、资金及资源都是平等一致的。”

规划纲要提及的攻坚方向中,部分细分领域值得关注。例如,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人工智能芯片能够为人工智能提供算法、算力支持,并为各个应用领域进行深度赋能。根据Tractica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26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2.92%。

目前,国内厂商也在该领域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785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45.11%。

此外,当前半导体先进制程代工是国内“卡脖子”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因此半导体代工的国产化替代也相当重要。根据TrendForce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台积电的市场份额高达51.5%,中国大陆厂商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市占率分别为4.8%和1.1%,相对比例较小,且整体市场份额落后较大。这也是未来我国需要持续发力的领域。

张伟雄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优先级的排序,取决于产业基础及商业化的节奏,也取决于技术的通用性程度。

“例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专业化条件较强,当前运营模式、应用场景也都存在预期,且存在一定的通用性功能,对企业而言也能看到收益,这些就可以在近期内加大投入,”张伟雄指出,“而诸如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领域,我们的专业化条件较差,基础也不够扎实,在优先级上可以向后考虑,作为重点前瞻产业稳健部署。”

数字中国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同样是大国创新的未来方向。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海量链接、低延时、高带宽等特性得以解决远程传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难点,数字化传播将逐渐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领域。”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分析称,“数据中心、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将为数字中国重点发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