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于广东潮汕地区,后来对潮汕、广东,乃至全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也由此形成。
如今,回顾来路,以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主体的潮汕地区实现了蜕变式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作为潮汕地区的经济排头兵,2020年汕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30.58亿元,同比增长2.0%,基本持平广东省同期水平。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汕头年均增长6.5%左右,均高于全国、全省同期水平。而揭阳和潮州GDP分别实现2102.14亿元和1096.98亿元,同比均保持正增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汕头、揭阳、潮州分别将其GDP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左右、6%以上和7%。
今年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下称“国务院《意见》”)指出,党和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其中,国务院《意见》明确表示,将支持海陆丰革命老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无疑将有力助推广东革命老区发展提速,带动以汕头为代表的潮汕地区社会经济更上一层楼。
做好“侨”的文章
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全国6000多万海外侨胞中,1/4都是潮汕籍。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再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海外华侨始终是潮汕发展的重要动能之一。
作为我国唯一因侨而立的经济特区,汕头在2014年设立了我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以“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承担起“21世纪海丝重要门户、国家通侨联侨重要枢纽”的重任。目前,该试验区直管区内存量登记注册企业740家,总注册资本461.46亿元,仅2020年就新增注册登记企业180家。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斌表示,接下来将出台更多吸引华侨产业落地的相关政策,更好地为华侨来试验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数据显示,汕头建立经济特区40年来,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其中近九成为侨资。
“潮汕人懂得感恩,大家正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来投资家乡”,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李闻海就是汕头人,到目前为止,他已为潮汕地区引进30多亿元的资金。
正大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由潮汕籍谢易初、谢少飞兄弟在泰国曼谷创办。1982年,正大集团相继在珠海、汕头获得“001号”外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集团。
“这些年,汕头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了用地、用工、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让我们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李闻海回忆称。
除了投资办厂,海外潮人在潮汕地区筑桥修路、建校兴学,捐资扶持公益事业发展都屡见不鲜。
新时期,如何将侨乡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整个潮汕地区乃至广东省都需要思考的命题。
去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赴粤东考察调研时指出,汕头等地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广东“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汕头市委书记马文田明确表示,汕头要抢抓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机遇,以“侨”为桥推动贸易、投资、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为了支持汕头市做好“侨”文章,广东决定调整由汕头华侨试验区实施8项省级行政职权。据记者了解,汕头接下来将依托华侨试验区、侨梦苑等涉侨重大平台,在聚侨惠侨、金融服务、数字经济、华文教育等领域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来汕投资兴业。
而潮州和揭阳也均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侨务工作,把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近年来,政府优化政企服务,新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投资硬环境、软环境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李闻海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以汕头为代表的潮汕地区营商环境愈发优越,将吸引更多侨商回乡投资。
打造汕潮揭都市圈
都市圈时代,本就一脉相承的潮汕三市正在加速融合。
2020年5月,广东发布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点名”广东五大都市圈时,首次明确提出汕潮揭都市圈的概念。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汕潮揭都市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建设汕潮揭都市圈,有利于培育形成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极,对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领先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是汕潮揭都市圈的独特优势。“历史上,汕潮揭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与珠三角不相上下,因此对于市场规则、市场体系的培育、要素市场化的接受和推进程度也比较高,有较好的市场韧性和投资氛围。”他说。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乃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打造汕潮揭都市圈,一方面有利于潮汕地区深化潮客经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