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百强县之首昆山:外资、服务和创新经济崛起的"三张牌"
时间:2021-04-2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纵观昆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蜕变的三十多年发展史,外资、服务、创新则是它的三张牌。

就在近日,昆山再加码外资招商力度。

4月21日,昆山在上海举行了2021昆山·中日产业投资说明会,正式启动昆山市深化对日招商三年行动,发布《昆山市深化对日招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未来三年,昆山将围绕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汽车、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引进一批日资产业链优质项目,建设2个中日产业合作园区,与对日合作招商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昆山无疑是从开放型经济中获益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昆山从上世纪80年代农业县“苏州小六子”,发展到连续16年稳坐中国“百强县之首”,走出了一条“昆山之路”。

仅从日资来看,从80年代第一家日资企业开始,至今包括丰田、牧田在内有400多家知名日企落户。从全球看,目前昆山集聚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8900多个外资项目。昆山对外资的吸引力甚至曾让上海感到压力,有学者告诉记者,多年前业内曾提过防止上海外资转移到昆山的观点。

开放型经济如何成就和塑造了昆山?为何昆山开放型经济能得以成长?纵观昆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蜕变的三十多年发展史,外资、服务、创新是其三张王牌。

借力外资突破从0到1

2020年,昆山工业总产值成功迈上万亿台阶。

昆山从农业县“逆袭”的起点在1985年,当时昆山自己筹建了工业小区,被称为“自建开发区”,这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后来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

发展到现在,昆山究竟撬动了多少外资?截至2020年底,外资企业在昆山累计注册外资500亿美元,昆山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300亿美元,投资总额超1100亿美元。

在全球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昆山的相关数据仍在“逆势上扬”。去年昆山新设外资项目数量、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2月,昆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19.1亿元,创历年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33%。即使剔除去年同期疫情导致的低基数效应,该指标增速依然可观,与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别增长了5%和7.5%。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着疫情以来昆山主动推进对外合作的种种努力,日资的对接会、德资的交流会、跨国公司视频会等。这种应对外部波动、外部危机的事情对昆山来说并不陌生,从历史来看,在开放型经济越受考验的全球大环境下越是咬定开放、寻求机遇,这似乎是昆山的一种特色。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曾一度引发社会对外向型经济的担忧,昆山则认为必须走开放之路。同时在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中,发现台湾地区产业基础好、风险较低,由此做出了“主攻台资”的决策,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开启了昆山笔电制造的传奇之路。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当时的台资和外资不仅在于建厂生产、提供就业和缴纳税收,好的龙头企业可以帮助区域塑造产业链、发展产业集聚。目前,仅纬创集团分布在昆山及周边的上下游企业就有数百家。

早在2009年,时任昆山市委书记的张国华就表示,为留住企业,昆山很早就实施“生根”战略,打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个过程中,龙头企业对于供应商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也为配套企业提供了成长路径。尤其在我国的工业化早中期,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这是最为高效的成长路。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黄少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创新的风险在于很难提前预知自己投入的方向是否就是未来的主流,而当在承接产业转移、学习他人的时候,技术路线是非常清晰的,也会带来高效、快速的技术积累。

“昆山作为农业县,实现从0到1突破后,慢慢就可以把雪球滚起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民棋告诉记者,外资投资项目、外资与本地企业的合作都要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

以日资企业川崎机器人为例,它先后在昆山设立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先后布局零部件采购中心、整机全球销售中心、全球售后服务中心,目前已在昆山构建覆盖零部件、组装生产、全球销售的机器人全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外合作中,不仅是技术的交流,一些专业理念、对产业发展逻辑更深的思考也会随着技术流入当地。近年来非常火的“产业链招商”的概念,昆山十几年前就已经在布局。

用服务“滚大雪球”

昆山用什么留住企业?

“我们昆山行政级别不高,很多东西没有,就得把服务抓好。”当地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实际上,服务可以说是昆山能够把“雪球滚大”的关键一招,贯穿了昆山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昆山从上海争取到第一家工厂落户,其中就少不了服务的意识。当时昆山邀请上海金星电视机厂前来办分厂,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上海方面不能把原定投资的钱拿出来,原本打算取消合办,而昆山提出“如果办联营厂你们不便出资金的话,我们帮着借吧”。

现在看来,这或许是一种最初的金融服务。21世纪初昆山提出的“生根”战略,用完整的产业链留住企业,这也是一种服务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昆山的园区经济发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