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8.3%的驱动下,今年前3个月结售汇数据同样保持“高位运行”。
4月23日,外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今年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达到885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达到1213亿美元。
在多位银行人士看来,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增加,与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外贸出口持续活跃、全球资金大举加仓人民币资产的趋势“高度吻合”。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高达7592.9亿元人民币(约合1168亿美元),扩大690.6%,与同期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几乎相同,此外今年前3个月跨境双向投资呈现一定额度的净流入,也增厚了银行结售汇顺差额。
尽管高额贸易顺差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他们投机押注人民币汇率涨跌获利的热情骤然降温。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兼新闻发言人王春英透露,今年以来,市场主体仍保持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理性交易模式。今年1-2月人民币升值时期,购汇意愿相对增强,购汇率较去年12月增长1.6个百分点;3月美元走强令人民币贬值,结汇需求开始涌现,结汇率较1-2月上涨3.1个百分点。此外,企业外汇交易以满足实际业务需求为主——一季度企业出口和贸易项下的结汇同比分别增长39%和38%,进口和贸易项下的购汇分别增长19%和23%,两者增幅比较接近,反映多数企业预期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远期结售汇和外汇期权签约规模合计达到2904亿美元,较2019年、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大幅增长95%,且远高于一季度跨境外汇收支增速与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增速,进一步凸显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增强,风险中性经营理念提升。
但是,中国外贸顺差与银行结售汇顺差能否持续高位运行,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变数。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正加大中国企业的进口付款成本,导致贸易顺差与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可能趋于回落,另一方面美联储趋于收紧货币政策也令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出压力加剧,同样对中国国际收支均衡构成新的冲击。
王春英表示,外管局预计今年中国经常账户仍会保持合理的顺差规模。首先,虽然海外产业链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令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增幅减少,但全球经济复苏也给中国出口形成相对稳定的支撑。因此今年货物贸易仍会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其次,在服务贸易项下,随着疫苗接种推进速度加快,跨境人员流动的限制可能会出现松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扩大依然受限;第三,经常账户顺差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结构,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齐全且产业链完备,对经常账户保持合理顺差规模提供有力的支撑。
她认为,面对美联储趋于收紧货币政策,中国有条件保持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均衡。首先,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增强可以及时释放市场压力,遏制单边升值与贬值预期,令资本流动趋于理性;其次,中国外债结构正得到进一步优化,比如本币外债占比上升至42%,较去年3月底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货币错配风险,且衡量外债风险的几个关键指标,无论是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与短期外债/外汇储备占比,中国仍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总体风险可控;第三,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与直接投资继续呈现一定规模的顺差,稳定的资金流入将增强中国国际收支的稳定性与韧性。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无碍”经常账户保持合理顺差规模
在多位银行人士看来,一季度企业在外汇市场的“理性”交易还表现在两个方面。
就外汇融资而言,截至2021年3月末,中国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贷款余额较2020年末增加296亿美元;其中,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外币融资余额增加214亿美元,这既与当前外贸规模持续高位运行吻合,也反映越来越多企业正趁着1-2月人民币迭创年内新高之际,加大外汇融资以降低汇兑操作成本。
就外汇存款而言,截至3月底,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较2020年末增加330亿美元,彰显企业正在加大“逆周期操作”——趁着人民币汇率走高,趁着汇兑成本走低窗口期储备更多外汇资金以应对未来业务需求。
“这背后,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增加有效释放了市场压力,驱动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增强。”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业务主管向记者指出。截至去年底,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一年期的历史波动率分别达到4.3%和5.1%,均较年初上涨0.6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汇率波动弹性的增强,令企业持续压缩对人民币汇率单边大幅涨跌的投机押注,促进市场汇率调节和市场理性交易行为升温的良性循环。
在积极增强汇率风险管理同时,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压力,俨然成为一大问题。因为它不但考验着企业运营实力与出口产品定价能力(维持产品利润率),也影响着中国贸易顺差与银行结售汇顺差能否持续“高位运行”。
王春英表示,外管局侧重从国际收支角度评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企业进口支付额若相应增加,将对中国国际收支均衡构成多大影响。
“一季度中国进口支付额有所增长,但出口收入额也实现不错增长,当季货物贸易顺差仍实现约7600亿元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