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破百万亿实现历史性突破......2020年于中国而言意义非凡。这背后,中国的城市经济也不断跃上新台阶,济南、南通、西安、合肥、福州、泉州等六座城市均在这一年加入了“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名单增至23个。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点上,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从城市2020年GDP排行榜看,“万亿”已成为一个关键分水岭。这些新晋万亿GDP新城的发展历程能给后来者带来哪些启发呢?近期,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六大新晋万亿GDP新城,深入一线近距离观察,以期发掘六大城市背后的资本密码,献礼建党100周年。
刚刚过去的2020年,福建省可谓收获满满,继泉州市之后,省会福州市2020年GDP也突破万亿大关,由此,福建省拥有了两个GDP万亿城市。
2020年,福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0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5.1%,正式跻身“万亿GDP俱乐部”。过去五年,福州市GDP从6197亿元提高到突破万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3位提高到第10位;同期,福州市人均GDP从7.74万元提高到约12.5万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1位提高到第6位。
拉长时间维度观察,福州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觑。2010年-2020年间全国主要城市GDP增速排名中,福州以220.8%的10年增幅排名第三,仅次于贵阳与合肥。
与同在福建但制造业盛名在外的泉州相比,福州似乎低调很多。拆解万亿GDP构成可以惊喜地发现,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达4600亿元,占比近一半,数字经济为何能在福州枝繁叶茂?又是怎样与当地实体经济相融合?未来如何更好赋能产业升级向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福州,与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观察者进行了对话。
建设“三个福州”
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起来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发现,以“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合称为“三个福州”)为关键词的标语在福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建设“三个福州”的愿景,已经深入福州市民心中。
建设“三个福州”的初衷何在?
市委领导给出的答案是,“三个福州”可以为产业赋能,让产业活起来,让产业强起来。“数字福州”可以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海上福州”可以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平台福州”可以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
一些具体的的事例和数字可以给这个答案做注脚:
“数字福州”方面,连续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这里举办;华为、阿里、百度、京东、字节跳动、依图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在这里相继落地;光电芯片、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商用等新兴领域在这里形成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数字经济上市企业达37家:福昕软件在PDF领域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新大陆科技集团是二维码解码芯片领域的领头羊,博思软件的电子凭证、票据业务在省一级市场占有率高达80%……2018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为2800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至46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占GDP比重从36%提升到超过45%。
“海上福州”方面,“振鲍1号”、“振渔1号”、“福鲍1号”的相继建成启用,让福州渔业进一步迈向现代化发展;万华化学在江阴港城经济区打造全球MDI项目、TDI技术领先、最具竞争力的化工产业园,四大临港产业基地打造了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与现代物流、绿色精品钢铁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通达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70.1亿元,同比增长7.3%……2020年,福州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近3000亿元。
“平台福州”方面,“生鲜之王”永辉超市的1233S2B平台为省内外企业“买全球、卖全球”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乐纺云”为长乐区纺织化纤行业与数字化供应链的融合提供保障,推动长乐规上纺织企业正增长;票付通等互联网新星与360搜索等互联网龙头在鼓楼金牛山互联网产业园汇聚,平台经济集聚区已初现规模……2020年,平台企业纳统销售额超过800亿元。
2019年,福州市市长尤猛军详解福州发展路径时指出,要把“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要把“三个福州”导入、渗透、运用、覆盖到全市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用“三个福州”为产业赋能,最终构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三个福州”建设的不断推进,福州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彼此融合更加紧密。
“传统产业高新化一直以来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点工作,而向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是当前传统产业实现快速升级的重要途径。”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福州市把两化融合作为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通过创新智能化数据采集技术,福耀玻璃生产效率提升30.5%;依托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景丰科技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40%……目前,福州市“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培育了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4家应用标杆企业、188个省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