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出台的纾困或扶持性经济政策,对于稳定全球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主要弊端就是全球又重现流动性泛滥的考验。
自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遭遇了罕见的冲击。联合国报告认为: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收缩,其程度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2.5倍;世界银行报告认为:这是过去150年中第四次严重衰退,仅次于一战、大萧条和二战期间。
时至今日,由于新冠疫苗研发的突破使抗疫形势取得明显进展,但前景依然严峻复杂,疫情仍是全球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变量或最重要的因素。为抗击疫情,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出台的纾困或扶持性经济政策,对于稳定全球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全球流动性泛滥的问题。
被疫情左右的经济形势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去年全球经济增长中最大、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现在回头观察去年的经济形势,我认为至少可以得出四个明显的特点:
1.疫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重大灾难,去年全球经济因此遭遇沉重打击,全年下降4.4%。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增长2.3%,从而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据联合国、世界银行、IMF等国际机构统计,包括中国在内,去年全球共有28个国家的经济实现正增长。
2.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下,控疫成为去年左右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从结果来看,可以清晰地得出:哪个国家、地区疫情控制得好,哪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就好。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比重大的国家,经济增长相对较好;服务业占比大的国家,相对较差。
3.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关键因素是外贸的复苏。受突发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2020年GDP一度下降6.8%;但二季度之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开始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很快出现企稳回升,当季便实现正增长3.2%,延续到四季度时,当季GDP增长6.5%。因此,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特征,就是V型反弹。是什么因素使中国经济增长实现V型反弹呢?我认为重要作用就是自四月之后外贸进出口出乎意料地快速好转。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有个明显的特点:外贸形势好,经济增长就好;外贸形势差,经济增长就差。原因是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齐全的制造业大国,又是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进出口所提供的需求直接拉动生产制造。
4.今年春节前后是个分水岭,全球经济形势及其预测转向乐观。春节前,受去年秋冬季欧美等世界各地新冠疫情的二次爆发,全球抗疫形势严重恶化,那时几乎所有的预测机构都对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及其预测较为悲观;春节之后,由于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取得突破性进展,加之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拜登新政府上台又提出新一轮刺激性经济政策,促使美国的抗疫形势和对经济增长的预测,均出现积极的变化。年初以来世界银行、IMF、联合国等机构,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均不约而同地向上修正了之前的预测值,普遍显示出乐观情绪。最新于3月9日由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展望报告中,对2021和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更是调高1.4和0.3个百分点,预测增长分别为5.6%和4%。3月17日,美联储发布对美国经济的最新预测,也大幅调高到增长6.5%,与经合组织“英雄所见略同”。
全球面临流动性泛滥问题
去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出台的纾困或扶持性经济政策,对于稳定全球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主要弊端就是全球又重现流动性泛滥的考验。
从国内来看,去年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体现为减税降费、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高财政赤字率水平,金融机构则实行减息让利、增加信贷投放力度、延期还本付息等。随着这些扶持性政策的持续发力,我国宏观杠杆率水平在前两年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又重新上升20多个百分点,年未达到270%以上,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部门的债务水平均出现明显上升,下半年以后债务风险显著增加。从主要的统计指标来看,全年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近35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19万亿元,同比增长36.3%。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到219万亿元,重回双位数增长,全年增幅为10.1%;由于分子的增加大幅超过分母的增加,所以当年M2与GDP之比高达215%,大幅超过2006年208%的历史最高水平,社会流动性又开始出现过剩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即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加重,总体风险必然增加,所以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债务违约事件不断“爆雷”,有的甚至是国有大企业,打破了以往市场上长期存在的“国企信仰”、“城投信仰”等。预计这种风险上升的局面仍会向以后延续,今年将是国内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的一年。
从国际来看,美欧英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刺激性经济政策,使各国的债务率水平也出现大幅度上升,积累的金融风险及防控压力自然越来越大,这将是全球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美国最具代表性,近期随着拜登政府推出1.9万亿美元纾困法案的实施,预计今年美国政府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