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洪水滚滚滔天!全球资金究竟滚向哪里
时间:2021-04-2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都说没钱不好过,钱多了就好过吗?

2020年,全球主要八大经济体共新增了14万亿美元的货币,约合人民币近100万亿元。而过去20年,美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了4倍,欧盟增加了3倍,日本增加了16倍!中国也增加了16倍!

发了这么多钱,避免了经济遭受大幅坠落对整个社会的冲击,看起来似乎皆大欢喜,然而,新的问题无可回避地来了。一方面,对大通胀的担忧如幽灵一般飘荡全球;另一方面,货币如洪水滚滚流出,却不知道滚向哪里了。

世界安全岛看起来也不安全了

以往,作为全球经济头号强国,美国一直担当着世界安全岛的重任,一旦全球经济社会形势不妙,资金都纷纷涌向美国避险。但如今,美国这个安全岛看起来也不安全了。

2020年美联储史诗级“大放水”虽然给美国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却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多个指标显示美股已经处在泡沫期了,而且泡沫还挺大。比如当前美股市场的“巴菲特指标”(美股总市值/美国GDP)已经达到190%,高于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时期峰值,甚至超过了1929年“大萧条”前夕的峰值。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近期也对美股泡沫进行了测算,他表示:“按照我们的衡量标准,泡沫还没有达到2000年的规模,也没达到1929年的规模,但有点像是已经到了半路上。”

另一方面,美国债务高企,截至4月16日,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高达28.17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130%,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水平。更糟糕的是,它的债务仍然在加快上升。

这种背景下,为了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美国通过疯狂印钞把债务转嫁给世界。而靠印钞机套取全世界的财富来养肥自身的挥霍无度和强权霸道,让美国不可避免地滑向信任危机。

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也因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美国预算赤字上升而不断遭到削弱。

如此来看,美国也不那么安全了,那么,资金还能去哪里呢?

中国能否成为避险资金的“诺亚方舟”

一年前,也就是2020年一季度,全球资本市场历经惊涛骇浪,相比之下,A股市场波动较小,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抵抗风险能力。一时间,A股能否成为全球资产的避风港成了市场讨论的焦点。

毕竟,全球投资者苦觅“硬核”避险资产,资金如水,总归要有个去处。

从全球来看,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中国市场疫情控制得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动性涌向中国市场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概率事件。

不过,现实往往不是一条直线。

一年后,来到2021年一季度,由于美国民主党1月出人意料地在参议院取得胜利,为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扫清了障碍,从而提高了市场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押注。

在此背景下,一季度,美国主要股指屡创新高,同时由于通胀预期升温,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创下52周新高。中国金融市场随之波动。一季度以来,A股市场波动剧烈。

有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拜登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实施以及后续可能推出的2万亿美元基建刺激方案,美债收益率或居高难下,有进一步上行的可能,中美利差有可能进一步收窄,因而不排除在某个点位上触发证券投资项下资本快速回流的可能性,成为市场不稳定因素。

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到底能否成为避险资金的“诺亚方舟”?

理论上讲中国又面临上世纪80年代世界产业革命之后过剩资本投资方向性问题,当年举国运动般的招商引资解决了所谓全球资本寻找避险市场。

但就现实来看,面临百年一遇的机缘,中国仍显得战略准备不足。

从内部看,中国的改革往往是问题倒逼,导致金融改革相对滞缓。过去,中国金融紧追华尔街脚步,催生了一大批“金融创新”大军,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痼疾难除。然而,过度发展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前期的金融扩张堆积起巨大泡沫,中国开启新一轮金融改革。

典型如P2P行业,短短几年内从“神话”“奇迹”到土崩瓦解。在监管部门“能退则退,能关尽关”的强硬监管措施下,P2P在慢性死亡中走向“终点”。

放到世界格局来看,在世界金融枢纽的版图上,中国还缺少一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金融中心。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已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较好的基本条件与素质,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和国际成熟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中国留住全球资金的空间

固然,面对百年一遇的机缘,中国准备略显不足,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也存在巨大的金融战略空间。

第一,中国已主动刺破金融泡沫。

2016年,中国金融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已达8.35%,大大超过了美国、日本这些金融市场比较成熟的经济体。

是以,中国向金融挥起监管大棒,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定下“防控金融风险、金融为实体服务”的总基调,严控杠杆率、禁止过度期限错配、严禁监管套利等去杠杆行为等一系列严监管政策随之而来。

仅2018年一年,银保监会机关、原银监局及原银监分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共开出了超过3800张罚单,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机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