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2021年1季度GDP增长18.3%;3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14.1%;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25.6%;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34.2%。
一季度GDP同比隐含低于季节性的环比:有“就地过年”的平滑作用。
若按照季节性规律的话,考虑基数效应,1季度GDP增速本应在19.0%左右,而由于“就地过年”可能推动部分消费后移到二季度,因此平滑了一二季度经济增长(详参20210302报告《一季度GDP能有18%么?》)。
从一季度数据看疫后经济修复:地产较快,餐饮、制造业投资滞后。从统计局公布的2020-2021两年平均增速对比2019年1季度的数据来看,二产缺口已补上,三产缺口仍较为明显,符合疫情经济修复的特点,但地产销售旺拉动三产中房地产行业修复较快。另外,社零缺口大于投资、生产;餐饮修复慢于商品;制造业投资缺口大于基建、地产。
2021年3月经济:生产受益外需,地产拉动回落,社零进一步回升。
工业:生产上升背后是外需支撑,供需关系尚未恶化。出口交货值同比持续高于工业增加值,意味着外需成为生产部门“旺”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与出口相关的行业处于高产能利用率和高生产的状态
投资:制造业环比超季节性,而地产拉动则有所回落。1)临时性因素对制造业投资的负面影响在3月已缓解。2)3月地产对投资的同比拉动回落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严监管下,3月开发商资金出现银行贷款和自筹款拉动的下降,主要靠定金及预收款、按揭,隐含一旦销售回落或较快向投资传导的不确定性。
社零:消费相对的滞后复苏,3月同比进一步上升。餐饮、商品拉动均进一步上升;商品销售分产品来看,汽车、金银珠宝有所回落,其他商品增长保持稳定。
展望:短期受益全球经济修复,而长期产能周期启动条件并不具备。短期全球经济复苏叠加美国政策刺激,外需带动内需,中国出口产业链(出口相关生产、制造业投资等)将继续受益。但长期来看,国内总量政策正常化、美国居民加杠杆条件不足、及后续财政刺激对中国需求提振效果有限,长期产能周期条件并不具备。(详参20210406报告《骤雨初歇》)风险提示:经济与政策形势超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