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
事件:4月12日央行公布最新金融数据,3月新增社融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4亿元;社融存量为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社融存量增速高位回落,社融同比少增主要受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社融存量增速由上月的13.3%下降至12.3%,3月新增社融3.3万亿,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受高基数的影响(2020和2019年分别为5.2和3.0万亿),分结构来看:1)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7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缩减2885亿元;2)表外三项合计减少4129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2209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297亿,远低于2019和2020年同期的1365和281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791亿元,低于2019和2020年同期的528和-21亿元,或反映监管趋严;3)政府债券新增3130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3214亿元,主因在于今年地方债发行偏晚;4)企业债券融资较去年同期大幅缩减6396亿元至3535亿元,为新增社融最大的拖累项,企业债券融资已连续两个月同比大幅收缩;股票融资为7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多585亿元。
人民币贷款中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增多,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1)居民短贷增加5242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9865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239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4738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高增表明近期房地产市场热度依然较高;2)企业短贷新增3748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8752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9643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已连续数月保持同比增长。
财政存款降幅低于季节性,M1和M2同比回落:存款余额同比小幅回落至9.9%(前值10.4%),其中财政存款减少4854亿元,降幅低于2019和2020年同期的-6928和-7353亿元。在此背景下,M1同比由上月的7.4%小幅下降至7.1%,M2同比由上月的10.1%下降至9.4%,两者的剪刀差收窄。
高基数让后续社融承压,全年来看社融增速将逐渐回落,但今年专项债规模不低叠加地方债发行偏晚,二季度将迎来地方债发行的高峰,对后续社融形成有力支撑。一方面,在保持全年“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GDP相匹配”的背景下,后续信贷走高的概率不大,结构上将保持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地方债的发行进度显著落后于往年,在全年专项债规模未显著降低的背景下,二季度可能迎来地方债的大量投放。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预测全年社融存量增速在11%-11.4%附近。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继续发酵,影响供应链稳定进而抑制企业投资与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