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一季度的中国外贸实现了“开门红”。
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
外贸增长强劲一方面是因为各国经济复苏,外需明显改善,美国刺激政策有所加码;比如,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合计增长48.5%,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44.2%,中国对美国进出口增速更是高达61.3%。
另一方面,疫情使部分国家生产链出现断裂,全球供给收缩,全球外贸正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而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体系的中国处于更主动的地位。
一季度,中国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增长30.6%;出口机电产品增长43%,占出口总值超过了六成,其中手机、汽车出口分别增长38.5%、98.9%。
大宗商品价格的飙涨提振了中国的进口:一季度中国铁矿砂进口额同比增长77.7%;铜矿砂进口额增长47.8%。此外,中国进口玉米增加437.8%;进口小麦增加131.2%。
尽管一季度外贸开局良好,但外贸企业仍面临着海运运价高位徘徊、运力不足、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用工难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出口强劲对美贸易增长61.3%
在4月1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9.2%,虽然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但与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也分别增长了25.3%和20.5%。
受春节因素影响,一般一季度外贸都会出现两位数的环比回落,但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环比降幅只有7.1%,是近年来最小的,可见中国外贸仍保持着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势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季度外贸增长强劲,从需求端看,是因为随着海外疫情的放缓,各国经济出现复苏,同时,美欧等国仍保持着一定的刺激政策,外需明显改善。
李魁文指出,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面逐步扩大,全球经济复苏出现了良好势头。3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制造业PMI分别升至64.7、62.5、52.7,分别创下1983年12月、1997年6月、2018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这带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从海关数据看,一季度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合计增长48.5%,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44.2%。
一季度,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1.24万亿元、1.19万亿元、1.08万亿元和5614.2亿元,分别增长26.1%、36.4%、61.3%和20.8%。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21.4%、22.9%。
白明指出,一季度对美贸易增长最为明显,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出台了规模巨大的刺激政策,需求激增;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美国对部分对华关税采取了豁免措施。“事实上,美国对华关税并未抑制不断增长的中美贸易,疫情期间中国对美出口更是出现了加速,这再次证明企图借行政手段推动中美经贸脱钩是不现实的,只会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了经贸指标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由1月份的5.5%上调到6%;世界贸易组织也将全球货物贸易量的增速预期从前期的7.2%上调为8%。
从供给端看,白明指出,疫情使部分国家生产链出现断裂,全球供给收缩,全球外贸正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供给者处于更主动的地位,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稳定的供给,这或将促使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回流。
从政策上看,白明称,去年以来,中国在稳外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政策效应正在不断释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4月8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一季度中国外贸开局良好,中国在帮助外贸企业降成本、防风险、抓订单、拓市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稳外贸政策,“从我们近期对2万多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来看,目前企业在手订单较去年有所改善,一半左右的企业对减税降费、出口退税等政策有很强的获得感。”
大宗涨价玉米进口增长437.8%
从产品结构看,一季度,中国出口机电产品2.78万亿元,增长43%,占出口总值的60.3%,较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54.5%、38.5%、98.9%。而同期,防疫物资出口保持增长,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增长30.6%。
白明指出,疫情之后中国外贸的复苏并不同步,最先复苏的是口罩等防疫物资,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本身是防疫物资产品生产大国;另一方面,中国产能的恢复最为迅速,“需要注意的是,防疫物资的生产门槛并不高,随着各国产能的逐步恢复,这部分出口的增速已降至正常区间。”
然而,手机、汽车等机电产品正接替防疫物资,成为中国出口新的爆发点。白明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疫后“宅经济”与“隔离经济”火热,各类场景也加速向线上迁移,这带来了需求的爆发;另一方面,手机、汽车都是长供应链行业,海外容易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供应瓶颈而陷入停产,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