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扰动、政策仍"稳字当头",3月金融数据实际并不弱
时间:2021-04-1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3月信贷、社融及M2等主要金融数据增速下行,但金融数据实际并不弱。

4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73万亿元,同比少增1039亿元。

“一季度社融新增量虽然少于上年同期,但仍然是季度增量的次高水平。从结构上来看,金融机构的信贷稳字当头,资本市场的融资大幅度增加。”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去年情况比较特殊,与之对比的意义有限,而与其余年份同期相比,3月信贷、社融表现并不差,体现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强,金融加大支持力度。

基数效应扰动

疫情影响下,2020年年份特殊,基数效应造成2021年一季度政策和数据存在一定“扭曲”。

“3月金融数据好坏参半,且较2020年3月均有所下滑,但结合2019年同期数据看,3月金融数据并不弱。”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保持适度宽松,实体融资需求旺盛。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但与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3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新增社融远高于2019年同期。

阮健弘表示,从结构上来看,金融机构的信贷稳字当头,资本市场的融资大幅度增加。债券市场在上年基数比较高的情况下少增长,总体上看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保持平稳。

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减。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589亿元。

二是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一季度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85亿元。

三是股票融资大幅度增长。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246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12亿元,增长近一倍。

另外,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8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178亿元。“但仅比2019年同期少636亿元。一季度政府债的净融资是658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197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240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715亿元。”阮健弘说。

而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净减少,一季度委托贷款减少51亿元,同比少减92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569亿元,同比多减3439亿元。

3月新增信贷表现并不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去年同期,但表现并不差:新增人民币贷款2.73万亿元,同比少增1039亿元,但仍超出市场预期。而从结构看,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7.3%,同比高12个百分点。

温彬表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去年同期具有一定必然性。但抛开去年疫情加快传播的特殊阶段,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与往年相比并不低,而且结构有所改善。

周茂华表示,3月人民币新增信贷整体保持强劲,其中,居民新增贷款稳步增长,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增长强劲,显示国内需求在稳步恢复中。

数据显示,3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9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4426亿元和5158亿元;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7465亿元,比上月多增9514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少增8506亿元。

其中,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1.6万亿元,比上月多增4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了较好增势,3月新增1.33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300亿元和3657亿元。

温彬认为,这说明了企业信心逐渐修复,资本开支力度加大,制造业、基建等领域中长期信贷需求较旺盛。

居民贷款方面,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5万亿元,比上月大幅多增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614亿元。“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增长较多,体现了需求较强。中长期贷款新增6239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126亿元和1501亿元,体现了购房需求仍然相对旺盛。”温彬称。

3月22日,央行组织召开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会上强调“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把握好节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考虑到去年3月疫情冲击,信贷政策发力明显,今年3月新增贷款规模仅同比少增1200亿元,仍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显示紧信用虽有所释放,但政策“不急转弯”下,信用收缩仍处在相对温和的过程。

温彬预计,受基数效应因素影响,未来两三个月内货币、信贷仍将延续同比回落走势。下一阶段,要重点关注当前经济恢复进程和需求变化等实际情况,不必要过分担忧基数效应导致的数据波动。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3月信贷、社融及M2等主要金融数据增速下行,也反映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