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重塑产业生态和产业链格局,现代产业链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何为现代产业链
与传统产业链以工序为分工基础、以产品的投入产出相连接不同,现代产业链的分工基础不是固定的,连接方式也是灵活的,链上企业不是处于单一节点,而是有可转换的生态位,形成共生的“链”结构。
建立现代产业链,既包括面向未来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链布局,例如打造“以传感器为底层数据基础、以工业互联网为数据交互媒介、以智慧应用为数据处理场景”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也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的产业升维和核心价值再造,例如破除传统制造业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推动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据实时流动与共享,在制造业企业整个业务流程中实现跨部门的系统互通、数据互联,促进基于数据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运营,提升全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现代产业链的这两个发展方向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会对产业基础再造形成倒逼压力,随之会对传统产业提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调整要求。只有重构资源配置方向,对传统产业链进行重组和再造,提高产业链效率,才能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使整个产业体系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协同竞争力。
与传统产业链相比,现代产业链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现代产业链很容易实现多元化联通和多方式联结。链上节点企业之间不是单向度的提供原材料的投入产出关系,研发团队也不是专为“链主”企业服务,产业链节点之间是灵活组合的关系,类似魔方,可以根据任务导向快速重新组合。多元化联通和多方式联结从整体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全面提升了产业链效率,提升了价值链。
其次,现代产业链节点企业之间是全方位协同合作共赢的关系。传统产业链,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与配套企业大多形成“主从”或者“支配”关系,链上企业之间往往是有壁垒的,企业靠技术壁垒、标准壁垒等维持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链则是去中心化的,从生产中心、销售中心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体系;从企业之间互设壁垒转变为全方位协同,通过全方位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推进专业化分工、多元化合作和紧密化结合,形成对原有产业链的重新格式化。
其三,现代产业链创新速度快,迭代快。现代产业链创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产业链是以企业为主体构建的,企业创新不断推动产业链创新。特别是企业数字化创新,打破了创新流程各个环节的界线,促进了时间和空间的重叠,使得企业创新流程能够有效实现快速迭代。随着互联网技术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再到万物互联,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更新换代,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拓宽产业新边界,推动产业链创新。二是产业层面。传统产业链是建立在传统分工基础上的,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加快向数字化转型,必然会推动产业链发生格局性变化,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数字化生产流水线、数字化物流流通系统、数字化产能预测和数字化销售平台,数字化正在为传统产业带来全方位的数字化赋能,并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链长”
强调做“链长”而不是“链主”,是因为在现代产业链的共生群落中,链长相当于“头雁”,是起领飞作用的,对其他企业不是支配控制关系,而是提供联结条件或者技术支撑,组织协同攻关和共性技术研发,是作为“队长”带队一起奋进的。在产业链中,链长更多的是担当奉献而非索取。成为链长的条件:
首先,要在技术、资源和人才等方面拥有硬核实力。在核心技术、关键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第一,或者自身拥有研发团队,或者能够调动研发力量,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进行技术攻关,确保产业链安全。第二,具有规模优势或者基础网络资源,在核心原材料获取、营销渠道、内控管理、企业文化和发展能力储备方面表现突出,能够带动配套企业形成协同优势,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流通、服务等部门效率提升。第三,拥有充满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队伍。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成就一个好企业,带活一个产业链,华为的任正非、海尔的张瑞敏都是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乎常人的捕捉市场机会能力的企业家。而管理团队,则是落实企业决策、实现企业目标的实际执行者。评判企业的发展前景,除了硬资产之外,人力资本软资产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要具有奋楫笃行、力挽狂澜的责任担当。链长要为全链谋篇布局,一定要有全局观和使命观,不能仅仅站在一个企业立场看问题,要统大局,看长远,必要时甚至需要牺牲一些企业利益,做铺路石。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最美逆行突击队”,就有很多甘冒危险、甘于奉献,成就别人平安的感人事例,这样的故事在央企比比皆是。中国能够发挥制度优势,能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