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之城"迈入万亿俱乐部 济南做对了什么
时间:2021-04-09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2020年,济南跻身“万亿俱乐部”,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长7%,主要指标增速领跑全省。2020年,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长31.3%,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增长20.3%。

扬起经济龙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济南也将目标瞄准了“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有意思的是,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人忘却,甚至默默承受不少负面的称谓。时间回拨至2008年,当时有媒体撰文形容济南“温吞、缓慢、内敛、保守”,是一座“钝感之城”。9年后,前述媒体再次将济南命名为“苟且之城”、“无感之城”,称其“不上不下,不好不坏,不吵不闹”。

不经沧桑,何来巨变?从“钝感之城”到迈入万亿俱乐部,古城重新焕发新活力,济南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将来还要做什么?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前往古城济南,对话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专家学者,还原这个蜕变的过程。

打破“小成即满”惯性思维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济南,山东省会,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又名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融山、泉、河、湖、城于一体的济南,千百年来就是大路通南北、大河贯东西的名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赋称颂。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联合国所分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经济大省山东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但是,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较高,也导致山东高耗能、高排放问题突出。

济南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

济南工业有过辉煌,在41个工业大类中,济南拥有38个,是全国拥有工业门类最多的城市之一。济南轻骑、小鸭洗衣机等“五朵金花”曾经享誉全国。

然而,在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变革的大潮中,曾经的荣光先后凋零。

坐落在济南城东北、成立于1958年的济南钢铁,曾是共和国的工业脊梁,也是济南的骄傲。半个多世纪以来,济钢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钢产量高达1200多万吨,跻身全国十大钢厂行列,记录着一代人的豪情和荣光。

然而,去产能、转方式、促升级,是摆在济南面前的一道“必选题”。济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薄涛介绍:“济钢产业结构不协调、不平衡,非钢产业发展能力不足,转型发展挑战前所未有。”

2017年7月8日,济南钢铁全线停产,济钢的厂区,也一步步被铲平。工业文明时代的辉煌之作,也一步步远离。同年,济南5367家“散乱污”企业被取缔,全市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5%。

随着济钢拆除,济南城东北的转身时刻来临,这也是济南转型的一个缩影。

2018年初,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作为三核引领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之一,济南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集聚集约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新兴产业,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建设现代绿色智慧之城,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018年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的元年,也是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破题起势之年。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这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定下的目标,同样也是济南的目标。

目标既定,济南突出发展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十大产业,加快构建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济南的领跑产业、龙头产业。

3年过去,成效初显,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勃勃生机。

2020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40.91亿元,同比增长4.9%,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截至2020年末,济南“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1%。产业能级加快跃升,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级。

今年2月,山东省发改委公布全省首批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济南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济南十大千亿产业之一,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集群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万余家,已形成集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医药物流、医疗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化基地。

济南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形成以数控机床、机器人、激光装备、智能测控装置四大优势产业为引领的总体格局,构建了上游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中游装备制造、下游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产业链上核心产业占比超过70%。

记者获悉,济南也将以两个省级集群为引领,集中优势资源,加大重点产业链培育力度,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能级、提质增效,打造更多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背后是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大讨论。

作为文化大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济南深受孔孟文化熏陶,过去相当一部分济南干部小成即满,中庸守成有余,开拓创新不足。济南也认识到,比之于显性的经济发展难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