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ulti-CBDCBridge),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该项目得到了国际清算银行(BIS)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在3月22日-25日的国际清算银行创新峰会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受到了很多关注。那么,什么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它如何应用在跨境支付中?它对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生态有什么影响?
本文致力于讨论这些问题,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路径选择。第二部分讨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设计及其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讨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对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生态的影响。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一、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路径选择
自2019年6月Libra(现已更名为Diem)第一版白皮书发布以来,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前景受到普遍关注,并进入G20视野。2020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在给G20关于改进跨境支付的报告中,梳理出5方面共19项工作,其中第18和19项与新的支付基础设施和安排有关:提高全球稳定币安排的稳健性,将国际维度纳入央行数字货币设计。2020年10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报告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跨境支付的路线图,并发布对全球稳定币监管的最终建议报告。2021年3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工作论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安排和跨境支付的未来》。
理论上,可以用于跨境支付的数字货币包含单一货币稳定币,一篮子货币稳定币,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以及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从Libra/Diem项目的实践看,一篮子货币稳定币在价格稳定机制、储备资产管理、用户习惯培养以及货币主权保护等方面面临不少挑战,推出难度很大。单一货币稳定币如果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就构成金融稳定理事会界定的全球稳定币,将在治理框架、储备资产管理、运行弹性、网络安全、反洗钱、打击恐怖主义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受到严格监管。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有境外的个人和机构用户,但在尊重他国货币主权的前提下获取境外用户并非易事,而且M0(流动中现金)定位也会限制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从2021年3月22日-25日国际清算银行创新峰会上的讨论看,中央银行界倾向于用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改进跨境支付,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将成为不同国家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之间交互,并支持跨境同步交收(PvP)的重要机制。跨境同步交收是跨境支付的基本要求,主要为提高结算效率,防止结算风险。从技术上看,不同国家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一般使用不同的分布式账本(DLT),跨境同步交收的核心问题是跨链。对此问题,实践中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案。
新加坡金管局Ubin项目第四阶段与加拿大中央银行Jasper项目合作开展了同步跨境交收试验,其中新加坡央行数字货币基于Quorum平台,加拿大元央行数字货币基于R3Corda平台。它们重点测试中间人方案,中间人通常是商业银行,同时参与Quorum和R3Corda平台,并通过哈希时间锁合约(HTLC)实施同步跨境交收。测试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哈希时间锁合约是可靠的,“中间人方案+哈希时间锁合约”可以帮助收付款双方在不信任中间人的情况下实施同步跨境转账。它们还提出了另外两种概念设计:一是付款的新加坡银行和收款的加拿大银行都同时参与Quorum和R3Corda平台,同时持有两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二是同一分布式账本同时支持两国的央行数字货币。
欧央行和日本央行合作的Stella项目在第三阶段也基于中间人方案测试了跨境同步交收,对付款银行、收款银行和中间人等采用的账本类型没有具体限制,既可以是中心化账本,也可以是分布式账本。跨账本转账使用五种方法:信任线(TrustLines)、链上托管(On-LedgerEscrowwithHTLC)、简单支付通道(SimplePaymentChannels)、条件支付通道(ConditionalPaymentChannelswithHTLC)以及第三方托管(ThirdPartyEscrow)。其中,前四种方法都源于哈希时间锁合约。
上述测试说明,目前中央银行使用的主流跨链技术是哈希时间锁合约。哈希时间锁合约是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环境中进行条件支付的基础。除了对密码学的应用以外,哈希时间锁合约的核心是序贯博弈。因为没有完美的博弈设计,哈希时间锁合约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失效,出现不合意的博弈均衡结果。但哈希时间锁合约的这一缺点迄今没有得到解决。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概念主要来自香港金管局和泰国央行合作的Inthanon-LionRock项目,本质上是将两种央行数字货币“映射”到同一分布式账本中,即基于央行数字货币在“走廊网络”上发行存托凭证,使得同一分布式账本支持多种央行数字货币。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好处在于:一是两种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交易发生在单账本上,不涉及跨链操作,容易通过智能合约实施跨境同步交收;二是能兼容不同的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和设计,拓展性好;三是缓解了央行数字货币在境外流通对他国货币主权的影响。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会造成涉及多家中央银行的治理问题,以及新的数字货币流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