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应注重维护社会公平
时间:2021-04-06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数字经济日益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数字化正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在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中国不仅跟上了时代潮流,而且在数字经济的若干领域如金融科技处于领先地位。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然而,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和数字科技的紧密结合,资本与劳动、科技平台与消费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在出现新变化,对此需要加以关注,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广大劳动者、消费者、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唯有此,才能确保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新形态

数字经济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进行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一种关键的新生产要素,广泛产生于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各个经济活动环节与过程之中,并且反过来驱动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未来创新、竞争的前沿以及经济的全新增长点。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中原因既有规模优势,也有体制保障。得益于中国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特别是中国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达9亿人,超过美国和欧盟网民人数的总和,中国数字科技拥有深厚的研发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支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其中,民营资本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的资源整合方式,善于抓住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而数字经济的兴起与信息技术的突破为民营资本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结合方式已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初创公司尤其是独角兽企业而言,民营资本已构成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它们在驱动创新、带动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朝着超大型科技平台方向不断迈进。

如今,中国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在国民经济地位不断提升,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改善消费者福利。第一,在工业4.0等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信息网络,不仅可以将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客户等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追踪供应链与销售链的全部活动,减少生产成本。第二,通过搭建数字平台,保障数据信息充分流动,能够有效缩短市场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程,从而推动市场供求双方的匹配效率,减少摩擦和套利机会,促进交易模式创新,改善市场运行效率。例如,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以及数字平台的兴起催生了“零工经济”,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职位寻求者可以更好地找到匹配雇主和最佳交易伙伴。第三,以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数字平台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有用信息,而且可以预测消费者偏好,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引导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更好地匹配供给和需求。

数字经济下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挑战

在充分认识与肯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关系正在出现的新变化,以应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挑战。作为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民营资本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同国际潮流是相一致的。然而,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本推动的算法和数字平台无所不用其极,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具体来说:

第一,垄断,资本无序扩张恶化了劳资关系。资本特别是大科技平台所拥有的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往往具备掌控劳动力等其它要素资源的权力,使资本在要素收入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表现为资本收入份额的普遍上升。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从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出发,描述了全球范围内资本收入一直远超劳动收入的历史趋势。不难看出,如果不对平台资本垄断、无序扩张进行规制,劳资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将进一步恶化。

第二,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了劳动就业市场。伴随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无人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无人经济”的出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经典命题,即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每一次经济危机,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伴随着“机器替代工人”的现象。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出现将大大改变所有行业和职业的工作性质,特别是在银行业、制造业、保险业等领域。机器替代工人可能是人类社会技术革命与技术进步的标志与一般规律。但是,对被机器替代的工人,各级政府应该及时推出各种政策,帮助工人转岗,再培训,再就业,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算法、数字平台损害了劳动者权益。在数字经济时代,零工经济将原来的雇佣模式由“企业—员工”改造为“平台—个人”,改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