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期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呈现的是“202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精彩内容,主题是“全球科技创新:塑造合作和竞争新规则”。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黄卫、《纽约时报》外交评论专栏作家ThomasFriedman、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美国副助理财政部长GaryHufbauer、弘毅投资董事长总裁赵令欢与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深入探讨“全球科技创新:塑造合作和竞争新规则”。
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还是平的吗?
怎样正确理解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之间的关系?
塑造合作和竞争新规则,可以把什么作为突破口?
避免走向技术脱钩和技术冷战,各国该如何管控竞争的行为边界?
促进全球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哪些新规则可以马上建立?
新技术带来潜在风险,如何探索更有效的治理机制?
如何更好地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决全球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从资本角度看,解决世界性大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本期嘉宾主要观点:
黄卫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中国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交流合作
2.中国在科创领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措施: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在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推动科技合作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
--优化保护创新、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3.中国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合作开放并不矛盾,二者是统一的
4.中国只有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才能服务好14亿人,才能更好开展国际合作
ThomasFriedman
《纽约时报》外交评论专栏作家
1.当今世界不仅是平的,更是相互融合的
2.技术冷战不利于世界的繁荣和安全,需要找到新的相处规则
3.在融合而快速发展的世界中,中美建立起新型关系,会给双方带来繁荣
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1.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国的崛起是近年全球创新领域的两个重要变化
2.中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改革开放,市场化改革仍在继续
3.中国支付的专利费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4.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发表全球第一,知识贡献大
5.中国高度重视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潜在风险,积极探索治理机制
6.中国积极倡导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强调在联合国的平台上讨论治理准则
7.全球创新活动中出现新的分歧可以通过共同讨论来改进和制定新的规则
GaryHufbauer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前美国副助理财政部长
1.目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传播受到某种程度上的阻碍
2.各国应当在WTO框架内达成多边协议,电子商务协议尤其紧迫
3.《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内容丰富,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地缘政治
赵令欢
弘毅投资董事长总裁
1.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根深蒂固,供应链脱钩是做不到的
2.常见的世界性大问题带来的启示:不能用旧的思维进行零和博弈
3.技术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唯一途径,各国之间既要合作也要竞争
4.中国需要参与制定全球共同接受的规则
5.全球化将会继续,会更具包容性、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