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既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在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高峰论坛暨网络展览会”上,受访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简称“信创产业”)已经从预研、可用、好用发展到加快推广阶段。未来,信创产业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线。在信创产业发展推广和生态构建上,国有企业必然成为信创推广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引领信创产业加速发展。
中国交建:围绕数据管理打造为企业赋能的全新商业模式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设立,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创新、转型、管控”主题全资设立的专业子集团。
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数据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成刚表示,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动能是由传统面向管理、审批的模式,逐步转变为面向数据驱动的全新管理模式,作为交通领域的建筑企业,要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
传统上,中国交建大多是围绕施工环节进行信息化建设,现在的新模式则是把前端设计、施工建设、后端运营数据进行关联,形成一体化的数字化运营模式。
“十四五”期间,中国交建计划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强探索与应用,借助新基建思路,让未来的信息化上升到“两级一平台”的层次。所谓“两级”,一级是传统的围绕管理流开展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另一级则是围绕数据、算力、算法开展的相应的微服务建设模式;所谓“一平台”,就是打造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上述理解,中国交建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园区道路、公共区域的人、车、物、情的全面感知,实现多模式、多维度交通场景的绿色、节能、智慧化运行,最终打造出行有序、停车有位、便捷友好的绿色交通环境。
“数字化赋予业务创新很多想象空间,未来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公司的施工、设计、运营赋能并探索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张成刚说。
国电电力:在数字化转型中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控股的核心电力上市公司和常规能源发电业务的整合平台,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电电力”)始终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坚持聚焦主业、管理一流、科技引领、清洁发展,扎实推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国电电力信息部葛永东介绍,国电电力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ERP为主的管控系统;二是目前正在推进的机制系统,把煤陆港运打造成一个多产业的协同系统;三是智慧企业建设,包括利用数字孪生、可视化、5G、工业互联网、AI算法模型、数据平台、数据安全等新技术进行智能发电,以及包括智慧营销、智慧财务等13个类别的智慧管理。
按照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国电电力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开展ERP系统建设,将其作为管理优化的必经之路。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企业资源及业务流程一体化管理,强化重点业务领域风险管控,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能,使管理系统实现表单化、流程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根本性变革。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电电力将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推动向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迈进。”葛永东说。
福田汽车:以工业互联网自主品牌重构车企商业新模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田汽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排名第一的商用车企业。
在汽车行业发展从“增量分享”走向平稳的“存量博弈”时代,向汽车后市场要利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客户的结构也从“通用化”向“定制化”转变,汽车智能网联已经成为车企投入最大的领域。
“以工业互联网为契机,福田汽车正在重新构建新的车企商业模式。”福田汽车IT总监辛海明说,2015年福田汽车开始进行“一云、四联、四化”的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2020年,福田汽车工业互联网自主品牌智云(FOTON-ICLOUD)发布,智云将拓展“智能+”,提供场景化的商用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致力于成为制造场景式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
所谓“一云”,是指包括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云统一架构;所谓“四联”,是指企业与客户、车辆、工厂、产业的互联;所谓“四化”,是指规模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
对于福田汽车,与客户互联,汽车领域下载量第一、月活量70万的“福田e家”APP已经把3000+经销商、5000+服务商以及成千上万的客户连接在一起;与车辆互连,实现了实时收集北斗/GPS车辆电控及车辆感知数据,定时给VIP客户提供车辆健康报告,并通知服务网点提前准备配件等服务;与工厂互联,整合了工艺、能源、设备、检测等数据,实现了车辆交付质量控制;与产业互联,大幅提升了营销、采购、研发等协同效率。
北京燃气:以信息化底座赋能数字化场景
据北京市燃气集团(简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