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了“量、价、利润率”齐改善。
不过,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也指出,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不容放松,各行业效益改善还不平衡,部分消费品行业盈利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工业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两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市场预期,未来几个月,工业企业利润仍将保持上行,工业增加值也会表现得不错。在需求不错、政府减税降费政策持续的情况下,利润率有支撑。考虑到4月份是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一季报的披露时间,建议关注估值较低,盈利预期不错的标的。
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
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140.1亿元,同比增长1.79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72.1%,两年平均增长31.2%,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工业企业效益方面,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0%,同比提高3.1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朱虹表示,去年1-2月份,受疫情冲击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在2019年1-2月份利润同比下降14.0%的情况下,进一步拉低了基数。今年春节期间,多地倡导就地过年,企业开工时间明显延长,员工到岗情况也明显好于往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同比增长3.0%,企业用工增加,有力促进工业企业生产加快,效益提升。
同时,工业生产销售均达到近年较好水平,为企业效益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单位成本降至近年较低水平,成本费用水平下降扩大了企业盈利空间。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工业企业利润大致可以拆分为量、价、利润率三项,而今年1-2月份这三项都在改善。1、2月份PPI的高增对企业利润是一个明显贡献项。
不少市场人士也都提到,量增、价升、成本降叠加低基数共同推动利润保持高增速。
中上游制造业企业表现更优
从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988.4亿元,同比增长83.0%;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9294.2亿元,增长2.20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857.4亿元,增长57.5%。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个行业减少,1个行业持平。
财信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胡文艳表示,中上游行业利润拉动作用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继续加快。采矿业和制造业是利润改善的主因。从制造业内部看,上游原材料和中游装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下游消费品行业利润修复偏慢。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持续领跑。
李奇霖表示,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制造业特别是中游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修复,1-2月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0倍,远超另外两类。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8.92倍,涨幅明显。同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31倍,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9倍,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19倍,也均显示出制造业企业是在加快投资扩产和设备更新力度的。
“今年全球需求恢复是确定的,在乐观的预期下,自然会扩大规模,带动中游设备制造业企业盈利上行。”李奇霖说,不过预计后期随着国内外需求的进一步回升,下游企业利润有望进一步修复。
较快增长态势有望延续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展望3月,数量方面,海外需求依旧旺盛,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大概率还将继续上行,叠加3月是开工旺季,二者共同对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形成支撑。价格方面,国际油价、有色金属价格、黑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行概率较低,叠加考虑低基数效应,3月PPI当月同比大概率在2月的基础上继续上行。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方面,2021年还将持续推进“减税降费让利”政策,反观2020年同期基数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回升幅度较小,仅为0.40个百分点。基数方面,2020年3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仅较2月小幅上行1.60个百分点,低基数效应还将支撑3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综上,3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还将保持高增速。
展望2021年全年,郑后成认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大概率能够高增长,进而全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大概率可以实现两位数正增长。
李奇霖认为,未来几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上行,但因为基数原因,同比数据会存在明显波动,因此观察环比走势更重要。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和上市公司盈利的走势一致,工业企业利润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股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修复。考虑到4月份是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一季报的披露时间,建议关注估值较低,盈利预期不错的标的。
朱虹指出,总体看,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延续快速复苏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不容放松,各行业效益改善还不平衡,部分消费品行业盈利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工业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