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勇:创新从未如此重要 需要三方面发力|首席对策
时间:2021-03-2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目前正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季,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其中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化工、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突出。与此同时,还有150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43家公司预喜,预喜率高达95%。显示A股企业盈利仍在回升中,而业绩也正成为驱动市场行情的关键变量。挺过去年疫情的影响,国内企业正在迎接新一个五年的路程,这五年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有自主研发大爆发的无限可能,也有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艰巨任务。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背景下,更加考验企业面对市场的洞察力和战略眼光。

站在企业的角度,新的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中,最大的亮点与以往的不同是什么?企业被赋予更多的角色,宏观政策如何调整配合?需要关注哪些产业的发展?绿色金融如何进一步落地并对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支撑?民生领域如何协调发展?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

康勇的主要观点:创新被摆在首要位置,着重支持制造业发展;基础研发是重中之重,应发挥国家战略引导作用;科技,民生,消费是未来主力赛道;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绿色金融发挥重要作用,而绿色金融相关概念需要明确标准,ESG(Environment,SocialandGovernance)将成为企业未来信息披露的重要部分;共同富裕需要有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预期2035年中等收入人群达到8亿;人工智能会替代部分就业,也会创造出更多新就业;全面通胀可控,PPI上行有利于利润提升。

第一财经: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您是毕马威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因此您也是最近距离能观察到企业的诉求的。所以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您认为有关市场主体的表述,最大的亮点或者说与以往最不同的是什么?

创新被摆在首要位置支持制造业发展

康勇:因为我们知道以前的《五年规划》,第一条通常是关于农业和农村的,但是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开始,连续两次都是把创新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上面,这充分显示出了创新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第二个我觉得企业非常关心的一点,就是我们这次《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么大的。因为这次特别强调要支持实体经济,特别说制造业的发展,所以在这次《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对制造业也有特别多的一些支持政策,企业也是非常的关心。然后第三个方面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小的区别,但是也非常有意思。因为以前比如上一次《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就提到要发展网络经济,但这次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提到了要发展数字经济,其实数字经济是对之前的网络经济的又一个升级和一个深入。显示出未来新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所以说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的话,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经济未来高质量的发展,市场主体要扮演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比如说我们现在说到国内的大循环,未来是要以企业为主体的,比如说您刚才提到了创新、科技自主,企业也是要打头阵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您认为宏观政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调整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基础研发是重中之重发挥国家战略引导作用

康勇: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创新对中国未来发展会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我觉得要实现创新的话,需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个就是国家的战略引导作用,第二个就是企业的创新主体,第三个是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这三个方面要必须紧密的互相配合。因为第一个国家战略引导力量,因为这次我们也特别提到了,我们要在一些基础研究上面加强。因为我国现在整个的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是2.4%左右,这个不算很低,但是我们基础研发的费用占整个研发费用只有6%多一点,比发达国家的比例还是要低很多的。可是基础研究又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通常是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如果完全去靠企业去做一些基础研发的话,可能也是有些不足,所以特别需要国家起到一个战略引导的作用。比如说这次《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也提到了一些国家的实验室,一些大基金等等。从企业来说的话,因为企业还是一个创新的主体,所以需要提供更多的政策去支持企业搞创新。比如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了,会对这些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继续延续,对企业也是相当于吃了一个定心丸。同时也对制造业的这种研发的费用加计扣除会上升到100%,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措施。我们的税务同事做了这样一个计算,他们就发现在2020年的时候,享受这些研发费用,这种税收优惠的金额达到了3500亿,比2019年上升了25%,所以这对企业进行研发会起到非常大的一个促进作用。

第一财经: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释放出哪些产业发展的信号,您认为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科技,民生,消费是未来主力赛道

康勇:我觉得从产业来说的话,刚才咱们说的科技行业肯定是未来很大的发展,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然后第二个方面的话,我觉得可能是跟民生相关的很多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