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至今,随着疫后我国经济快速恢复、金融开放持续推进、中外利差走扩,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的意愿明显上升,全球资本加速流入我国证券市场,四季度直接投资项下顺差大幅增长,而贸易顺差连续三个季度放量,市场纷纷预测我国国际收支将出现“双顺差”。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良好的预期和中美之间货币政策的差异可能推动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境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升值压力,以短期资金为主的证券投资大幅流入也可能会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如何保持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基本平衡应该引起宏观政策的高度重视。
资本和金融账户资金趋势性加快流入值得关注
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和经济V型复苏,2020年二季度开始,我国证券投资收支出现大幅顺差。二季度证券投资收支由一季度流出532亿美元反转为流入424亿美元,三季度继续维持439亿流入,二三季度合计顺差达863亿美元,为近年来的次高。四季度数据虽未公布,但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测算,2020年四季度流入新兴市场国家资金超1400亿美元,其中一大部分流入了中国市场;再从中国资本市场同期运行情况来看,可以预想四季度我国的证券投资收支大概率也将保持大额顺差。由此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证券投资收支顺差将带动资本和金融账户由逆转正,从而出现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然而,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20年四个度,资本和金融账户都是逆差,分别为逆差139亿美元、153亿美元、412亿美元和1302亿美元,全年逆差2040亿美元。实际结果显然与“双顺差”的推论大相径庭。
厘清这一问题需要分析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子项“其他投资”。2020年二季度,其他投资收支由顺差转逆差,并伴随幅度快速扩大,一季度顺差277亿美元,二季度转为逆差580亿美元,三季度逆差进一步扩大为1079亿美元。正是其他投资项下收支的大幅逆差,对冲了证券投资收支的顺差,使得资本和金融账户没有出现预期中大幅顺差的景象。仔细分析其他投资账户的细项,又可以发现,货币和存款、贷款和贸易信贷这三项流出规模的猛增是其他投资收支逆差的主要原因。货币和存款收支逆差规模的增加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贸企业收汇后选择将部分外汇留存境外;二是商业银行在企业结汇后,没有在外汇市场上售汇,而是选择将部分外汇以货币和存款形式存放境外。考虑到货币和存款形式的资产收益较低,商业银行可能选择增加对外贷款和贸易信贷的投放,以提高境外资产收益。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直接投资以外,资本和金融账户资金的流入主要是证券投资项下的,而流出更多受其他投资项的影响;且相对于流入主体的多样性,资金流出主体可能主要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行为隐含着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调节性,似乎商业银行在资本和金融账户平衡中正在扮演者重要角色。如果剔除其他投资项下的资金流出,资本和金融账户就出现了整体性顺差,或者是逆差大幅度减少。未来一个时期,贸易顺差和经常项下顺差的趋势难以改变,只是不同时期程度会有所不同;证券投资收支顺差和直接投资的净流入会带来更多的资本流入。这可能会对中国未来经济运行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商业银行汇兑损益风险承压。如果商业银行持有越来越多的外汇资产头寸,在人民币双向波动中升值趋势较为明确的当下,随着对外资产规模的增大,人民币稳步升值幅度越大,汇兑损失风险就可能会越大。二是证券投资中短期资金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与直接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明显不同。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肆虐的环境下,证券投资大进大出有可能扰动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一旦资本流入反转,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风险。三是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引发人民币阶段性大幅度升值,在中资外贸企业大部分不采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汇率风险的情况下,给出口产业带来持续的压力。
未来一个时期,证券投资收支顺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多因素将进一步推动资本流入我国。在财政和贸易双高赤字和高强度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未来美元可能长期走弱,全球资本需要寻找具有替代性的安全资产,现阶段的中国无疑是一个风险规避理想的“港湾”,全球投资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继续增强。我国金融开放提速和资本流动管理结构上的差异可能促进证券投资的结构性顺差。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外汇资金流动呈现出“三松三紧”的特征,即流入松、流出紧;长期资金松,短期资金紧;企业资金松,个人资金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流入大于流出的格局。美欧等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将推动我国证券投资顺差持续存在。2020年,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只扩张了4%,而同期美联储、欧央行和日本银行分别扩张了77%、50%和23%,货币数量上膨胀的差距叠加利差扩大,使得人民币资产更具有吸引力。未来投资回报率较高、资产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形成的综合效应将共同推动国际证券投资进一步青睐人民币资产。
针对上述问题,货币当局已经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包括几度以宏观审慎政策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中稳定、完善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等等。但总的来说,国际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