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 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后 大开大合或是常态
时间:2021-03-2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我国经济体量和市场深度已经不再是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需要经常担忧美元回流和资本流出不可控的压力。

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是有显著影响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解释人民币汇率。

2020年6月初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出现震荡升值,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高度关注。

进入2021年,“不确定”仍是最大的确定性。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美国新政府推出的提振经济措施、中国经济的复苏情况、今年宏观政策的方向,均将影响市场对汇率走势的判断。

近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管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就人民币汇率涨跌逻辑、未来走势、美国通胀水平、今年宏观政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管涛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等,长期从事货币可兑换、国际收支、汇率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的研究,参加了1994年至2014年间一系列重大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他最新出版的《汇率的突围》一书分析了202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指出前期人民币汇率走弱主要是消息面利空所致,下阶段基本面利多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因素正在逐渐积聚。

人民币破“7”提升了汇率市场化程度

《21世纪》:你此前著有《汇率的博弈》、《汇率的本质》等专著。新书《汇率的突围》为何使用“突围”一词?这是否意味着当前的汇率环境更加复杂和困难?

管涛:2015年“8·11”汇改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多次跌到7比1附近。每次跌到“7”附近,大家都要争论守“7”还是破“7”,或者是保汇率还是保储备。“7”一度成为人民币汇率必须死守的红线。直到2019年8月初,人民币汇率第四次跌到“7”附近,这个整数关口才应声而破。

正如我在书中指出的,一般的人认为人民币汇率跌破“7”是人民币贬值,但“机制比水平更重要”才是人民币汇改的真谛。人民币汇率破“7”不只是破了一个整数关口,而是打开了汇率可上可下的空间,汇率形成市场化的程度和双向波动的弹性进一步增加。因此,即使人民币汇率破“7”,既不涉及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的调整,也不涉及汇率浮动区间的变化,但我在书中仍将2019年8月的这次破“7”之举称之为“不叫改革的改革”。正是到这次破“7”之后,时隔四年,才算是基本达成了“8·11”汇改的预定目标——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这是我将本书取名《汇率的突围》的一个重要考虑。

《汇率的突围》还有一层寓意是“不破不立”。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巨大冲击,人民币汇率围绕7比1上下波动,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这才有了去年人民币汇率先抑后扬,去年6月份以来转入持续升值,市场甚至开始激辩所谓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新周期。如果没有前期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作用下的充分调整,很可能现在也不会有这波升值。

我国自1994年初汇率并轨改革后,就确立了现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过去二十多年汇改,就是要逐步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到今天,人民币汇率终于走到了可涨可跌,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的“类自由浮动”状态。“事非经过不知难”。“突围”一词也预示着,成绩来之不易。

《21世纪》:守“7”还是破“7”,是过去几年国内汇率政策争论的焦点。你的观点是什么?

管涛:首先,不论守“7”还是破“7”,各有利弊。关键是做好应对预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特别是对坏的情形要提前有所准备,有备无患。“8·11”汇改初期承压,显然是各方对于贬值预期、资本外流压力骤升在心理和措施上准备不足。2019年8月份破“7”有惊无险,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货币错配已有较大改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于外方强加的货币操纵指控早有应对预案。

其次,汇改没有所谓无风险的最佳时间窗口。2019年人民币破“7”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有可能加剧经贸摩擦,从贸易领域扩大至金融领域。但如果2019年没有破“7”,到去年人民币照样会因为疫情大流行、经济大封锁、金融大动荡、政治大博弈面临破“7”的压力。在百年一遇的疫情大流行面前,我们遇到的不确定性会更多,选择破“7”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但如果不破“7”,对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都会带来外部压力。

再次,汇改机制比水平更重要。人民币破不破“7”不是升贬值问题,而是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打开了可上可下的空间,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升。人民币汇率涨跌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政策逻辑和市场逻辑

《21世纪》:你一直坚持汇率分析“逻辑比结论更重要”,那么汇率从2015年“8·11”汇率改革初期的持续单边下跌,走到今天双向波动的逻辑是什么?

管涛:由于个人的从业经历,我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通常把政策的逻辑与市场的逻辑结合起来,这有助于我们看问题更加全面、客观、平衡、中立。

从政策的逻辑看,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